6岁检查发现腺样体肥大,其定义是6岁左右增生过度堵塞后鼻孔和咽鼓管咽口,有耳部、鼻部、咽喉及下呼吸道等症状,可通过鼻内镜、鼻咽侧位X线片或CT检查诊断,治疗有保守(观察等待、药物)和手术(有指征时进行,方式多样),生活中要注意饮食、睡眠、日常护理,此时期腺样体肥大若不及时处理有不良影响,家长需密切关注并遵医嘱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一、6岁检查发现腺样体肥大的相关情况
(一)腺样体肥大的定义及正常生理情况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6岁左右是腺样体增生较为明显的时期,正常情况下腺样体随年龄增长会逐渐萎缩。如果腺样体增生过度,堵塞后鼻孔和咽鼓管咽口,就会导致腺样体肥大。
(二)常见症状表现
1.耳部症状:因肥大的腺样体堵塞咽鼓管咽口,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这是因为咽鼓管功能受影响,导致中耳通气引流障碍。
2.鼻部症状:鼻塞为主要症状,长期鼻塞可导致患儿张口呼吸,影响面部发育,出现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等。同时,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部,还可引起咳嗽等症状。
3.咽喉及下呼吸道症状:分泌物刺激呼吸道黏膜,可引发气管炎等下呼吸道疾病,出现咳嗽、咳痰等表现。
(三)检查方法
1.鼻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腺样体的大小、形态及堵塞后鼻孔的程度,是诊断腺样体肥大的重要方法。
2.鼻咽侧位X线片或CT检查:能清晰显示腺样体的大小和部位,有助于评估腺样体肥大的程度,对于判断是否需要手术等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
观察等待:如果患儿症状较轻,不影响呼吸和睡眠,可先观察,因为部分患儿的腺样体在青春发育期后会逐渐萎缩。此时期需密切关注患儿的症状变化,如鼻塞是否加重、是否出现听力下降等情况。
药物治疗:如有感染因素,可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如存在过敏因素导致的腺样体肥大相关症状,可使用抗过敏药物等。但药物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难以使腺样体缩小至正常。
2.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当腺样体肥大导致患儿出现严重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表现为夜间睡眠打鼾、呼吸暂停、白天嗜睡等)、分泌性中耳炎经保守治疗无效等情况时,应考虑手术治疗。一般6岁患儿若符合手术指征,可进行腺样体切除术。手术方式主要有腺样体刮除术、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等,鼻内镜下手术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精准、创伤小等优点。
(五)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饮食方面:保证患儿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因为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会加重腺样体肥大的症状。
2.睡眠方面:指导患儿采取正确的睡眠姿势,尽量侧卧位,以减轻腺样体肥大对呼吸的影响。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和机体恢复。
3.日常护理:注意保持鼻腔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清除鼻腔内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避免患儿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减少过敏相关的鼻部症状。
(六)特殊人群(6岁儿童)的温馨提示
6岁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腺样体肥大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听力、面部发育等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要注重孩子的舒适度和整体健康状况,以保障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