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腺样体肥大手术存在多种常见后遗症及相关情况,包括术后早期可能因止血不彻底等出现出血现象,需密切观察并避免儿童用力擤鼻等;有感染风险,儿童因免疫力低易感染,要遵医嘱用抗生素并注意保暖等;手术可能影响咽鼓管功能致儿童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需关注耳部情况;创面愈合可能出现局部粘连致鼻塞等,要做好鼻腔护理并定期复查;还可能出现腺样体残留或复发,需定期复查鼻咽部情况并配合处理及避免诱发增生因素。
一、出血
发生情况:术后早期可能出现出血现象,多与手术操作过程中止血不彻底等因素有关。儿童自身凝血功能等因素也可能有一定影响,比如儿童血管相对较细,术后局部创面的愈合过程中若有轻微扰动可能导致出血。一般少量出血可通过局部压迫等措施缓解,但若出血较多则需及时处理。
应对及注意事项:术后需密切观察儿童鼻腔有无渗血情况,保持鼻腔清洁,避免儿童用力擤鼻等增加鼻腔压力的动作。对于低龄儿童,家长要更加留意其口腔内分泌物情况,若有较多血性分泌物要及时告知医生。
二、感染
发生情况:手术属于有创操作,术后存在感染风险。儿童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更容易发生感染。感染可能发生在术区,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加剧、发热等症状;也可能引起呼吸道其他部位的感染等。例如,术后儿童抵抗力下降,若接触到病菌容易引发术区感染。
应对及注意事项:术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等预防感染,保持手术部位周围清洁卫生。家长要注意儿童的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儿童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降低感染几率。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加强护理,如保持口腔清洁等。
三、咽鼓管功能障碍
发生情况:腺样体与咽鼓管关系密切,手术可能影响咽鼓管功能,导致儿童出现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这是因为腺样体切除后,局部解剖结构发生变化,可能影响咽鼓管的正常通气和引流功能。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耳部不适,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听力反应等情况,比如对声音的反应变迟钝等可能提示咽鼓管功能异常。
应对及注意事项:术后要关注儿童耳部情况,若出现上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检查。对于儿童的听力监测要贯穿术后恢复过程,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引导儿童表达耳部感受,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同时,要让儿童避免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减少对耳部的不良刺激。
四、局部粘连
发生情况:手术创面在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局部粘连情况,尤其是儿童术后恢复过程中,如果局部炎症反应等因素影响,可能导致鼻腔粘连等。鼻腔粘连可能引起鼻塞等症状,影响儿童呼吸。低龄儿童由于无法准确描述鼻塞情况,可能表现为呼吸时鼻音重、张口呼吸等。
应对及注意事项:术后要按照医生要求进行鼻腔护理等,促进创面良好愈合。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鼻腔通气情况,若发现儿童有异常的呼吸表现,如明显张口呼吸等要及时告知医生。定期带儿童进行术后复查,医生可通过检查及时发现是否存在局部粘连等情况并进行相应处理。
五、腺样体残留或复发
发生情况:手术中可能存在未能完全切除腺样体组织的情况,导致腺样体残留,后续可能出现复发。这与手术操作的精细程度、腺样体增生的复杂程度等有关。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若存在相关诱因,残留的腺样体组织可能再次增生导致复发。
应对及注意事项:术后要定期复查鼻咽部情况,通过鼻内镜等检查手段评估腺样体恢复情况。家长要配合医生的复查安排,一旦发现有残留或复发迹象要及时处理。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可能诱发腺样体增生的因素,如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等,降低复发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