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是过敏原引发的上下呼吸道同一种炎症性疾病,呼吸道黏膜有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浸润,发病是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产特异性IgE抗体,再接触触发释放炎性介质致炎;临床表现有鼻部的鼻塞等及哮喘的咳嗽等,部分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靠病史采集、过敏原检测、肺功能和鼻内镜检查;治疗非药物是避免接触过敏原、物理缓解,药物用鼻用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等;预防要监测环境过敏原、增强体质、早期干预;特殊人群婴幼儿用药谨慎需遵医嘱并留意症状,有过敏史儿童要留意环境过敏原加强护理。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是上下呼吸道同一种炎症性疾病,由过敏原引发,在呼吸道黏膜(包括鼻黏膜和支气管黏膜)均出现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反应。发病机制主要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IgE抗体,结合肥大细胞等,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触发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导致鼻黏膜和支气管黏膜出现炎症反应,前者表现为鼻炎症状,后者引发哮喘症状。
二、临床表现
1.鼻部症状:常见鼻塞、流涕、鼻痒、打喷嚏等,婴幼儿可能表现为揉鼻、哭闹不安等。2.哮喘症状:出现咳嗽、喘息、气促、胸闷等,活动后症状往往加重。部分儿童可能仅有咳嗽症状,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的特殊类型。
三、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家族过敏史、患儿接触过敏原情况(如尘螨、花粉、动物毛发等)、症状发作规律等。2.过敏原检测:包括皮肤点刺试验,检测患儿对常见过敏原的反应;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通过血液化验判断患儿对特定过敏原的免疫反应。3.肺功能检查:对于能配合的儿童可进行通气功能检测、支气管激发或舒张试验等,评估气道阻塞情况及可逆性,辅助哮喘诊断。4.鼻内镜检查:观察鼻黏膜情况,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等过敏性炎症表现。
四、治疗措施
(一)非药物干预
1.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过敏者需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单被套,使用防螨寝具;花粉过敏季节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佩戴口罩;动物毛发过敏者避免接触宠物等。2.物理缓解症状:鼻塞明显时可使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清除鼻腔分泌物,减轻鼻塞症状;对于咳嗽症状,可通过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湿润等方式缓解。
(二)药物治疗
1.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可减轻鼻黏膜炎症,缓解鼻塞、流涕等鼻炎症状。2.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物,如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等,通过吸入直接作用于支气管黏膜,减轻气道炎症。3.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可抑制白三烯介导的炎症反应,对儿童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均有一定治疗作用。
五、预防要点
1.监测环境过敏原:定期检测室内外过敏原情况,如尘螨浓度、花粉浓度等,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2.增强体质:鼓励儿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增强机体免疫力,但需注意避免在过敏原浓度高的时段进行剧烈运动。3.早期干预:对于有过敏家族史的儿童,早期关注呼吸道症状,及时就医评估,早期干预可减少疾病进展风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由于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使用药物需格外谨慎,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必须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并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同时,关注婴幼儿的呼吸、精神状态等,若出现症状加重需及时就医。对于有过敏病史的儿童,日常护理中要特别留意环境中可能的过敏原,加强护理细节,如保持居住环境通风、整洁,避免接触可疑过敏原等,以降低疾病发作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