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确腺样体相关情况,可进行体格检查、鼻咽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包括口咽部及颈部检查;鼻咽镜检查有间接、纤维或电子鼻咽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包含X线鼻咽侧位片、CT、MRI检查;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检查时需考虑儿童特点,如注重安抚儿童配合、选择合适检查方法并考虑其耐受性、安全性及基础疾病等情况。
一、体格检查
1.口咽部检查:医生会观察患儿口咽部,可见腺样体充血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附着,有时还能看到咽后壁有脓点,这是因为腺样体炎症可导致分泌物增多并反流至口咽部。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口咽部结构特点,炎症时腺样体的异常更易被观察到,不同年龄儿童的腺样体大小有一定正常范围,但炎症时会超出正常范围且伴有充血等表现。
2.颈部检查: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尤其是下颌角或颈前淋巴结,这是因为腺样体炎症可引起局部淋巴结的免疫反应,不同年龄儿童的淋巴结正常大小不同,炎症时会有肿大表现,需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鉴别。
二、鼻咽镜检查
1.间接鼻咽镜检查:可直接看到鼻咽部腺样体的情况,能观察到腺样体的大小、形态、表面有无充血、溃疡等。对于配合较好的儿童可以进行,但儿童可能因不配合导致检查困难,不同年龄儿童的鼻咽镜下腺样体观察角度和清晰度有差异,炎症时腺样体黏膜多呈充血肿胀状态。
2.纤维鼻咽镜或电子鼻咽镜检查:这是更为清晰准确的检查方法,能详细观察鼻咽部腺样体的全貌,包括腺样体与后鼻孔、咽鼓管开口等结构的关系。儿童配合度差时可能需要在镇静下进行检查,该检查对于判断腺样体炎症程度及是否影响周围结构更有优势,不同年龄儿童进行检查时的操作注意事项不同,炎症时腺样体组织表现为充血肿胀明显,可能堵塞后鼻孔部分或全部。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鼻咽侧位片:可了解腺样体的大小及鼻咽腔的狭窄程度。通过X线片测量腺样体厚度与鼻咽腔宽度的比值来判断腺样体肥大程度,不同年龄儿童的正常比值有参考范围,炎症时该比值会增大,从而提示腺样体炎症肥大情况,但X线有一定辐射,需权衡检查的必要性。
2.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腺样体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判断腺样体是否引起咽鼓管等结构受压等情况有重要价值。儿童进行CT检查时要注意辐射防护,炎症时腺样体在CT影像上表现为密度增高,周围软组织可能有炎性改变,可明确腺样体炎症累及的范围等情况。
3.MRI检查:对软组织分辨力高,可避免X线和CT的辐射问题,能多平面成像。对于评估腺样体炎症情况及与周围血管、神经等结构的关系有一定优势,不同年龄儿童进行MRI检查时的体位等要求不同,炎症时腺样体组织在MRI上有相应的信号改变等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升高,提示有细菌感染的可能,不同年龄儿童的血常规正常参考值不同,炎症时会出现相应的变化,通过血常规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的大致类型。
2.C-反应蛋白(CRP):CRP升高提示体内有炎症反应,其升高程度常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不同年龄儿童的CRP正常参考值不同,腺样体炎症时CRP可升高,可辅助判断炎症的活动情况。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儿童患者,在检查过程中要注重安抚,以配合检查顺利进行。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在选择检查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其耐受性和安全性,如X线检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对于需要镇静的检查要严格把握镇静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既往有呼吸系统疾病等,检查时要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确保检查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