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外孕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输卵管因素(如输卵管炎症、手术史、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受精卵游走、其他因素(如辅助生殖技术、避孕失败、子宫肌瘤或卵巢肿瘤压迫),不同因素对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女性影响各异。
1.输卵管炎症:是宫外孕最常见的原因。包括输卵管黏膜炎和输卵管周围炎。输卵管黏膜炎严重时可引起管腔完全阻塞而导致不孕,轻者使黏膜皱襞粘连导致管腔变窄,或纤毛功能受损,影响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的正常运行,使受精卵在局部着床。输卵管周围炎主要影响输卵管的蠕动功能,导致受精卵运行受阻。例如,盆腔炎性疾病可增加宫外孕的发生风险,有过盆腔炎病史的女性,输卵管结构和功能易受破坏,宫外孕发生率比无盆腔炎病史者高很多。从年龄角度看,性活跃期的女性(15~49岁)由于性传播疾病等因素,更易发生输卵管炎症相关的宫外孕。
2.输卵管手术史:曾接受过输卵管手术的女性,如输卵管绝育术、输卵管复通术等,输卵管的结构可能受到影响。例如,输卵管绝育术后若再通,输卵管的形态和功能可能不正常,受精卵通过输卵管时容易受阻而在输卵管内着床。不同年龄接受输卵管手术的女性,术后宫外孕风险不同,年轻女性生殖功能相对活跃,术后输卵管恢复等情况可能影响受精卵运行,但总体来说手术史是明确的宫外孕高危因素。
受精卵游走
受精卵在一侧输卵管受精后,经宫腔或腹腔进入对侧输卵管,称为受精卵游走。由于游走时间过长,受精卵发育增大,即可在对侧输卵管内着床形成宫外孕。这种情况在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中都可能发生,一般没有特定的年龄或性别倾向,但如果女性存在输卵管蠕动异常等情况,可能会增加受精卵游走后着床异常的风险。
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
1.输卵管发育不良:如输卵管过长、肌层发育差、黏膜纤毛缺乏等,都会影响受精卵的正常运行。比如输卵管过长时,受精卵更难按时到达宫腔,容易在输卵管内着床。这种情况在个体差异中存在,不同年龄女性都可能出现输卵管发育不良的情况,但总体发生率相对较低。
2.输卵管功能异常:除了蠕动功能异常外,一些内分泌因素也可能影响输卵管的功能。例如,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异常波动可能干扰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的正常运输。在有内分泌疾病史的女性中,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激素水平紊乱,宫外孕风险可能增加。不同年龄女性中,育龄期女性由于激素波动相对较大,受内分泌因素影响导致输卵管功能异常进而引发宫外孕的风险相对较高。
其他因素
1.辅助生殖技术:接受辅助生殖技术的女性宫外孕发生率比自然受孕者高。这是因为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胚胎移植等操作可能影响受精卵的正常输送。例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胚胎着床位置可能异常。不同年龄接受辅助生殖技术的女性宫外孕风险不同,一般来说,年龄较大的女性由于自身生殖系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变等情况,宫外孕风险相对较高。
2.避孕失败:如宫内节育器避孕失败、口服紧急避孕药失败等,发生宫外孕的可能性增加。宫内节育器避孕失败时,受精卵可能在输卵管等部位着床。不同生活方式选择不同避孕方式的女性,都存在避孕失败导致宫外孕的风险,比如长期服用短效避孕药不规律的女性,避孕失败风险增加,进而宫外孕风险升高。
3.子宫肌瘤或卵巢肿瘤压迫:子宫肌瘤或卵巢肿瘤可压迫输卵管,影响受精卵的通过。例如,较大的子宫肌瘤可能压迫输卵管,使输卵管管腔变窄或影响其蠕动功能。这种情况在患有相关肿瘤疾病的女性中存在,不同年龄女性都可能患病,但育龄期女性相对更易受其影响,因为此阶段生殖系统相关肿瘤可能更易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