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Ⅰ型常致腰以上感染,Ⅱ型多经性接触传播致腰以下及新生儿感染,病毒先原发感染后潜伏,免疫力下降时激活扩散引发脑炎。临床表现有前驱症状、精神症状、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辅助检查包括脑脊液检查(白细胞等有变化,可检出特异性抗体)、脑电图(有辅助价值)、头颅影像学检查(CT后期有低密度病灶,MRI更敏感)。诊断综合多方面,确诊靠脑脊液检出病毒抗原或核酸,需与其他脑炎鉴别。治疗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及对症支持,预后与病情、治疗有关,儿童预后有特点,患病后需注意休息营养,既往患者要避免免疫力低下。
一、定义与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病毒性脑炎。HSV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主要引起腰以上部位的感染,包括脑炎等;Ⅱ型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引起腰以下部位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病毒通常先引起口唇或生殖道的原发感染,然后沿神经轴突逆行至三叉神经节或骶神经节内潜伏,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被激活,沿神经轴突扩散至中枢神经系统,引发脑炎。
二、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多见于成人和儿童,发病前常有发热、头痛、肌痛、乏力、嗜睡、腹痛和腹泻等前驱症状。
2.神经系统症状:
精神症状:较为常见,如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人格改变、幻觉、妄想等,部分患者可迅速进展为精神错乱及昏迷。
癫痫发作:可为部分性或全身性发作,是常见症状之一。
意识障碍:可表现为嗜睡、昏睡、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失语、偏盲、共济失调等。
三、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或升高,白细胞数增多,多在(10-1000)×10/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多正常。脑脊液中可检出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抗体,且恢复期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
2.脑电图检查:常见弥漫性高波幅慢波,以颞叶、额叶明显,可有周期性同步放电,对诊断有辅助价值。
3.头颅影像学检查:头颅CT早期可无明显异常,后期可见颞叶、额叶等部位低密度病灶;头颅MRI对病变的检出更为敏感,可见颞叶、海马、岛叶等部位T2加权像高信号,FLAIR像高信号,DWI像高信号等。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患者的前驱症状、神经系统表现、脑脊液检查、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诊断。其中,脑脊液中检测到单纯疱疹病毒抗原或核酸是重要的确诊依据。
2.鉴别诊断:需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炎、真菌性脑炎、脑脓肿等鉴别。例如,其他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不同,脑脊液检查、影像学表现等也有差异;细菌性脑炎常有高热、脑脊液中白细胞显著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等特点。
五、治疗
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阿昔洛韦,应尽早应用,一般在发病后2-3天内开始用药效果较好。同时,还需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控制癫痫发作、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降低颅内压等。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
六、预后
预后与病情轻重、治疗是否及时等有关。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部分患者可完全恢复,部分患者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认知障碍、癫痫、肢体瘫痪等。儿童患者相对成人可能有不同的预后特点,儿童自身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干预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在生活方式方面,患病期间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助于康复。有既往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病史的人群,更应注意避免免疫力低下的情况,如过度劳累等,以降低复发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