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磷吸收及调节骨钙化过程儿童获取途径为皮肤合成和食物摄取不同年龄段需求不同钙是骨骼主要组成成分儿童生长发育需钙且良好来源有奶制品等长期摄入不足影响骨骼发育磷与钙协同维持骨骼结构和强度正常饮食儿童一般不缺磷特殊疾病或饮食不合理可能致磷摄入不足。
一、维生素D
1.作用机制
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它能诱导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合成一种钙结合蛋白,这种蛋白有助于钙的转运,从而使钙能够被机体有效地吸收利用。同时,维生素D还能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减少钙、磷的排泄,维持血钙和血磷的正常水平。例如,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时,肠道对钙的吸收率会显著降低,可能从正常的30%-40%降至10%左右。
在骨骼代谢方面,维生素D可以调节骨的钙化过程。它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以及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影响骨的形成和吸收平衡。当维生素D缺乏时,骨的钙化过程受阻,导致骨骼发育异常,引发佝偻病。
2.来源与儿童需求
儿童获取维生素D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合成,二是从食物中摄取。人体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主要是290-315nm的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化为维生素D,这是人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对于儿童来说,每天需要一定量的维生素D来维持正常的骨骼发育。一般来说,0-12个月的婴儿每天需要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1岁以上的儿童每天需要6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如果儿童日照不足,就容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进而引发佝偻病。比如,冬季日照时间短,儿童户外活动少,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量减少,如果饮食中维生素D摄入不足,就很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
二、钙
1.在骨骼中的重要性
钙是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骨骼中的钙以羟基磷灰石的形式存在,它赋予骨骼坚硬的结构。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不断生长和重塑,对钙的需求较大。钙参与骨的形成和矿化过程,是保证骨骼正常生长和维持骨密度的关键元素。例如,在骨骼的生长过程中,成骨细胞会将钙等矿物质沉积在骨基质中,使骨骼不断生长和强化。如果钙摄入不足,骨骼的矿化过程就会受到影响,导致骨骼发育异常,出现佝偻病的相关症状,如骨骼变形等。
2.儿童钙的摄入与缺乏影响
儿童钙的良好来源包括奶制品、豆制品、坚果等。对于婴幼儿来说,母乳是钙的良好来源,但是随着婴儿的成长,单纯依靠母乳可能无法满足其对钙的全部需求,需要及时添加富含钙的辅食。如果儿童长期钙摄入不足,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增加佝偻病的发生风险。研究发现,钙摄入不足的儿童,其骨骼中的钙含量低于正常儿童,骨骼的强度和硬度也会降低,更容易出现佝偻病的典型表现,如颅骨软化、方颅、鸡胸、O型腿或X型腿等。
三、磷
1.与钙的协同作用
磷与钙在骨骼中是相互配合的。钙和磷以一定的比例沉积在骨骼中,形成羟基磷灰石晶体,共同维持骨骼的结构和强度。磷也是细胞内许多重要物质的组成成分,如核酸、磷脂等,参与细胞的多种代谢过程。在骨骼代谢中,磷的代谢与钙的代谢密切相关,它们共同调节着骨骼的生长、修复和矿化。例如,钙磷代谢失衡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当磷缺乏时,也会间接影响骨骼的矿化过程,增加佝偻病的发生可能性。
2.儿童磷的摄入情况
正常饮食情况下,儿童一般不会出现磷缺乏的情况。因为磷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如肉类、鱼类、蛋类、谷物等。但是如果儿童存在某些特殊的疾病或饮食结构不合理,可能会导致磷摄入不足。例如,一些患有胃肠道疾病的儿童,可能会影响磷的吸收,从而间接影响骨骼的健康,增加佝偻病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