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肿隐隐作痛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等多种情况。生理性的有滤泡囊肿(因卵泡成熟后不排卵等致囊肿增大牵拉包膜隐痛,育龄期常见)和黄体囊肿(黄体期黄体血肿吸收不全致月经前期隐痛,有生育史易出现);病理性的包括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异位内膜生长出血致继发性进行性加重隐痛,育龄痛经女性高发)、卵巢浆液性或黏液性囊腺瘤(囊肿增大牵拉或压迫致下腹部隐痛,中青年多见)、卵巢恶性肿瘤(病情进展致下腹部持续性隐痛伴包块等全身症状,中老年相对多见);其他因素有囊肿扭转(体位改变致一侧下腹部先隐隐作痛后加重,囊肿较大者易发生)和合并盆腔炎性疾病(炎症刺激致下腹部隐痛伴白带增多等,有盆腔感染史或性生活活跃者易出现)。
一、生理性卵巢囊肿隐隐作痛的情况
(一)滤泡囊肿
1.形成机制:卵泡成熟后不排卵或闭锁不全,卵泡液潴留形成滤泡囊肿,一般直径多小于5厘米,多数可自行消退。
2.疼痛原因及表现:当囊肿增大时可能牵拉卵巢包膜,引起隐隐作痛,多为单侧下腹部隐痛或胀痛,常在月经周期后半期出现,随着月经来潮后可能逐渐缓解,育龄期女性较常见,与激素周期变化相关。
(二)黄体囊肿
1.形成机制:黄体期黄体血肿吸收不全形成黄体囊肿,正常黄体直径一般不超过2-3厘米,若黄体囊肿较大则易发生破裂或扭转等情况。
2.疼痛原因及表现:部分女性在月经前期可出现下腹部隐隐作痛,尤其是有黄体囊肿的女性,疼痛程度不一,有的可能仅感觉腹部不适,若发生黄体囊肿破裂,可出现突然的剧烈腹痛,但多数黄体囊肿引起的隐痛相对较轻微,有生育史的女性相对更易出现相关情况,与黄体期激素变化及黄体形成过程有关。
二、病理性卵巢囊肿隐隐作痛的情况
(一)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
1.形成机制:异位的子宫内膜在卵巢内生长,随着月经周期反复出血,形成囊肿,囊肿内含有暗褐色、似巧克力样的陈旧血性液体。
2.疼痛原因及表现:疼痛多为继发性且进行性加重,常表现为下腹部、腰骶部隐痛或胀痛,尤其在月经期间疼痛可明显加重,有的女性还可伴有痛经、性交痛等,育龄期有痛经病史的女性高发,与子宫内膜异位种植在卵巢及月经周期出血刺激周围组织有关。
(二)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或黏液性囊腺瘤
1.形成机制:属于卵巢上皮性肿瘤,是常见的卵巢良性肿瘤,肿瘤逐渐增大时可导致卵巢包膜受牵拉或压迫周围组织。
2.疼痛原因及表现:一般初期囊肿较小时可能无明显疼痛,当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腹部隐隐作痛,多为单侧,生长缓慢,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与肿瘤细胞异常增殖导致囊肿增大相关。
(三)卵巢恶性肿瘤
1.形成机制:肿瘤细胞浸润周围组织或侵犯神经等,随着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出现疼痛等症状。
2.疼痛原因及表现:早期可能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下腹部持续性隐痛或胀痛,还可能伴有腹部包块、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生,但以中老年女性相对多见,与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三、其他可能导致卵巢囊肿隐隐作痛的因素
(一)囊肿扭转
1.发生情况:当卵巢囊肿蒂较长时,体位突然改变等情况可能导致囊肿扭转,如女性突然转身、剧烈跳跃等,会引起一侧下腹部突发的剧烈疼痛,但有时也可能先表现为隐隐作痛后逐渐加重,任何年龄女性有卵巢囊肿者都有发生扭转的可能,尤其囊肿较大的女性更易出现。
(二)合并盆腔炎性疾病
1.关联情况:卵巢囊肿若合并盆腔炎性疾病,炎症刺激周围组织,可导致下腹部隐隐作痛,同时可能伴有白带增多、发热等症状,有盆腔感染病史或性生活较活跃的女性相对更易出现这种情况,与炎症因子刺激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