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是指腺样体因炎症反复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发生病理性增生,引发鼻堵、张口呼吸、睡眠打鼾、听力下降等局部及营养发育不良、反应迟钝等全身症状,可通过鼻咽镜、X线鼻咽侧位片、CT或MRI等检查诊断,症状轻时可药物治疗、鼻腔冲洗保守治疗,无效或严重时需手术治疗,手术多在4岁以上进行,婴幼儿多保守治疗,手术前后需注意护理。
一、病因
1.炎症反复刺激:常见的如急慢性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炎症反复刺激腺样体,导致其发生病理性增生。儿童时期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引发炎症,是腺样体肥大的高发人群。例如,长期患有慢性鼻窦炎的儿童,鼻窦的炎症蔓延至鼻咽部,刺激腺样体使其增生肥大。
2.过敏因素:过敏体质的儿童接触过敏原后,如花粉、尘螨等,会引起腺样体的变态反应性增生。过敏导致腺样体局部水肿、充血,长期反复的过敏反应可使腺样体逐渐肥大。
二、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鼻部症状:鼻塞为主要症状,由于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患儿常张口呼吸。长期张口呼吸可影响面骨发育,出现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等。同时,鼻塞可导致分泌物在鼻腔内潴留,还易引发鼻窦炎,加重鼻塞症状。
耳部症状:腺样体肥大可压迫咽鼓管咽口,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出现耳闷、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例如,患儿可能原本听力正常,但因腺样体肥大压迫咽鼓管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听力减退。
咽喉及下呼吸道症状:分泌物刺激咽喉部及下呼吸道,可引起咽部不适、阵咳,易并发气管炎等。患儿可表现为反复咳嗽,有时夜间咳嗽较为明显,类似支气管炎或肺炎的表现,但经肺部听诊等检查可能发现并非肺部实质性病变引起。
2.全身症状:患儿可出现营养发育不良、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夜惊、磨牙、遗尿等症状。由于夜间睡眠质量差,长期缺氧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比如,身材可能较同龄儿童矮小,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等。
三、诊断方法
1.鼻咽镜检查:通过鼻咽镜可以直接观察腺样体的大小、形态及位置。可见鼻咽顶后壁有桔瓣样隆起的腺样体组织,堵塞后鼻孔。
2.影像学检查:
X线鼻咽侧位片:可测量腺样体的大小,正常腺样体与鼻咽腔宽度的比值一般小于0.6,若比值大于0.7则考虑腺样体肥大。
CT或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腺样体肥大的程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治疗
1.保守治疗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可先尝试药物治疗。如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鼻,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缩小腺样体体积;若合并过敏因素,可使用抗过敏药物等。但药物治疗一般适用于病程早期,且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鼻腔冲洗: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分泌物,减轻鼻腔炎症,对缓解腺样体肥大引起的鼻塞等症状有一定帮助。尤其适用于儿童,操作相对简单,但要注意冲洗的压力和方法,避免损伤鼻腔黏膜。
2.手术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效,或腺样体肥大导致严重的呼吸暂停、听力下降等情况,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为腺样体切除术,可通过鼻内镜下进行,创伤较小。手术时机的选择很重要,一般建议在4岁以上进行手术,但也要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由医生综合判断。对于婴幼儿,由于其机体各方面发育尚不完善,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手术前后,都要注意患儿的护理,如术后要保持鼻腔清洁,避免剧烈运动等,以促进恢复。同时,不同年龄的患儿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反应,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密切关注,给予相应的关怀和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