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膜炎的引发因素包括病原体感染和其他因素,病原体感染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病毒(如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真菌(如新型隐球菌)感染;其他因素有颅脑外伤(头部外伤致颅骨骨折使病原体易入脑膜)和医源性因素(神经外科手术操作不规范及腰椎穿刺等有创操作消毒不严可致病原体侵入脑膜引发脑膜炎)。
一、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是引起急性脑膜炎的常见细菌之一。儿童和老年人相对更容易受到肺炎链球菌的侵袭。肺炎链球菌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然后经血行播散至脑膜引发炎症。例如,在一些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中,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并发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
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脑膜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军营等,容易引起暴发流行。儿童和青少年是脑膜炎奈瑟菌性脑膜炎的高发人群,该菌感染人体后,很快会侵入脑膜,导致脑膜的炎症反应。
流感嗜血杆菌:主要感染5岁以下的儿童。流感嗜血杆菌可从鼻咽部侵入血流,进而到达脑膜,引发急性脑膜炎。随着疫苗的接种普及,其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在未接种疫苗的儿童中仍需警惕。
2.病毒感染
肠道病毒:肠道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体,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儿童是主要affected人群,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肠道病毒感染人体后,可经血液循环到达脑膜,引起脑膜的炎症。在夏季和秋季,肠道病毒活跃,儿童在游泳池等场所接触污染的水后容易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型可引起成人和儿童的脑膜炎。该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与感染者的唾液接触等。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在体内的单纯疱疹病毒可能被激活,侵入脑膜导致炎症。
腮腺炎病毒:腮腺炎病毒引起的脑膜炎多见于儿童,常发生在腮腺炎发病后的一周左右。腮腺炎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腮腺的同时,也可能累及脑膜,引发急性脑膜炎。
3.真菌感染
新型隐球菌: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土壤、鸽粪等环境中,可通过呼吸道吸入后,经血行播散至脑膜。在艾滋病患者中,由于其免疫系统受损,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二、其他因素
1.颅脑外伤
当头部受到外伤时,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导致颅骨骨折,细菌等病原体容易通过破损的颅骨进入脑膜,引发急性脑膜炎。例如,开放性颅脑外伤患者,由于伤口直接与外界相通,病原体更容易侵入脑膜,增加了脑膜炎的发生风险。对于儿童来说,头部外伤后如果处理不及时或不当,也可能引发脑膜炎,因为儿童的颅骨相对较薄,血脑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病原体更容易侵入脑膜。
2.医源性因素
神经外科手术: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时,如脑肿瘤切除术、脑室引流术等,如果手术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或者术后护理不当,细菌等病原体可能侵入脑膜,引起急性脑膜炎。例如,脑室引流术是将引流管放置在脑室内,若引流管周围发生感染,病原体可沿着引流管侵入脑膜,导致脑膜炎的发生。对于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医源性脑膜炎的风险更高。
腰椎穿刺等操作:腰椎穿刺等有创操作如果消毒不严格,也可能将病原体带入脑膜,引发脑膜炎。在进行腰椎穿刺时,需要穿过皮肤、硬膜等结构,如果操作环境不清洁或器械消毒不彻底,病原体就有可能进入脑膜引起炎症。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其腰椎穿刺的操作相对困难,且自身免疫力较低,医源性脑膜炎的风险也需要特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