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扁桃体肿大需从多方面关注,不同年龄有不同意义,非药物干预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口腔护理,需注意及时就医的情况及相应治疗原则,婴幼儿和过敏体质儿童有特殊注意事项,要综合评估孩子情况进行处理。
一、观察与评估
1.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孩子扁桃体肿大的意义不同,婴儿期扁桃体较小,3-10岁时扁桃体发育达高峰,此阶段相对易出现肿大情况。对于幼儿,要观察其呼吸情况,因为幼儿气道较窄,扁桃体肿大可能更易影响呼吸;学龄儿童则需关注是否影响吞咽、发音等。
2.肿大程度判断:可分为轻度(扁桃体肿大不超过腭舌弓和腭咽弓)、中度(超过腭咽弓,但未达到咽后壁中线)、重度(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轻度肿大可能仅需日常观察,中重度肿大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症状。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体位调整:对于因扁桃体肿大影响呼吸的孩子,睡眠时可适当垫高头部,一般垫高15-30度左右,这样有助于改善呼吸状况,尤其适用于夜间睡眠时症状明显的孩子,不同年龄孩子可根据舒适度调整枕头高度,但要注意避免过高导致颈部不适。
环境湿度:维持室内空气湿度在50%-60%较为适宜,可使用加湿器等。干燥的空气会刺激呼吸道,加重扁桃体肿大相关的不适,对于婴幼儿,要特别注意保持室内湿度适宜,因为他们的呼吸道黏膜更娇嫩。
2.口腔护理
正确刷牙:鼓励孩子使用软毛牙刷,采用正确的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保持口腔清洁,减少口腔细菌滋生,降低扁桃体感染的风险,不同年龄段孩子可在家长帮助下或逐渐学会独立刷牙。
含漱:年龄较大能配合的孩子,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淡盐水含漱,每天2-3次,每次含漱10-15秒左右,有助于清洁口腔、减轻扁桃体局部炎症,但要注意避免幼儿误吞盐水。
三、就医指征及治疗原则
1.需及时就医的情况
当孩子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吸气性喉鸣、鼻翼扇动、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尤其是夜间睡眠中突然憋醒等情况,可能是扁桃体肿大导致上气道梗阻,需立即就医。
若扁桃体肿大伴有高热(体温超过39℃)持续不退,或反复发热,体温波动在38.5℃以上超过3天,可能提示有细菌或病毒的严重感染,需要及时就诊。
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几乎不能进食,或言语含糊不清(扁桃体肿大影响咽部结构导致发音异常),也需尽快就医。
2.治疗原则
感染因素引起的肿大:如果是病毒感染导致的扁桃体肿大,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让孩子多休息、多饮水。如果是细菌感染,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但要严格遵循医嘱,根据孩子年龄、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且要足疗程使用,避免感染反复。
手术治疗指征:当扁桃体肿大反复引起化脓性扁桃体炎,每年发作7-8次以上;或扁桃体肿大严重影响呼吸、吞咽,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怀疑扁桃体肿大与风湿热、肾炎等全身性疾病相关且扁桃体是病灶时,可考虑在合适时机进行扁桃体切除术,手术年龄一般建议5岁以上,但也要根据孩子具体病情由医生综合评估。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扁桃体肿大时更要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因为其呼吸道代偿能力较差。在护理上要特别注意避免呛奶,喂奶时要控制流速,喂完奶后要竖抱拍嗝。同时,使用药物时要极其谨慎,非必要不使用药物,以非药物干预为主。
2.过敏体质儿童:如果孩子是过敏体质,在考虑使用任何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或进行手术等治疗时,要提前告知医生过敏史,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评估过敏风险,如使用抗生素前要询问有无相关药物过敏史,手术前要评估麻醉等相关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