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歪可通过药物、康复、针灸、手术等方式治疗。药物方面,缺血性中风早期符合指征可用溶栓药,还可用抗血小板药、神经保护剂;康复包括面部肌肉训练及伴随语言障碍时的语言康复训练;针灸选阳白等穴位,需专业医生操作;手术有血管内介入手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各有其适应证等情况。
一、药物治疗
1.溶栓药物:如果是缺血性中风导致的嘴歪,在发病早期(一般是4.5小时内),符合溶栓指征的患者可使用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等,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液供应,可能改善嘴歪等症状,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在合适时间窗内使用能有效降低中风的不良预后。
2.抗血小板药物:常用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减少中风复发风险,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表明其对缺血性中风的二级预防有明确效果。
3.神经保护剂:比如依达拉奉等,可减轻缺血半暗带的神经细胞损伤,改善神经功能,有临床研究显示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包括改善嘴歪情况。
二、康复治疗
1.面部肌肉训练
皱眉训练:患者尽量用力皱眉,持续数秒后放松,重复多次。通过这种训练可以锻炼面部皱眉肌的功能,每天可进行3-4组,每组10-15次,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可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适当调整训练强度,一般来说,成年人可稍加大强度,儿童则需轻柔进行。
闭眼训练:轻轻闭眼,然后用力睁开,感受眼部肌肉的收缩与放松,每天练习3组左右,每组8-12次。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训练时要注意避免因血压波动等导致病情变化,应在血压相对平稳时进行。
鼓腮训练:用力将腮部鼓起,然后保持数秒后缓慢呼气,反复进行。此训练有助于锻炼面部腮部肌肉,每天可进行2-3组,每组6-10次。老年人进行该训练时要注意动作幅度不宜过大,防止头晕等情况发生。
2.语言康复相关训练(若嘴歪伴随语言障碍):如果嘴歪患者同时存在语言不清等问题,可能需要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包括发音训练、语句复述等。例如从简单的单字发音开始,逐渐过渡到短语、句子的复述,通过反复刺激大脑语言中枢及相关肌肉群,促进语言功能恢复,不同年龄患者训练进度不同,儿童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循序渐进。
三、针灸治疗
1.穴位选择:常用的穴位有阳白、四白、颊车、地仓、翳风等。阳白穴可改善眼部周围及面部上半部分的气血运行,四白穴对眼部及面部中间区域有调节作用,颊车、地仓主要针对面部中下部肌肉,翳风穴与耳部及面部神经相关。大量临床实践及研究表明,针灸这些穴位对于中风后嘴歪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促进面部肌肉功能恢复。
2.针灸操作及注意事项:针灸操作需由专业医生进行,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调整针刺的深度、角度等。对于老年患者,由于皮肤松弛、肌肉萎缩等,针刺时要特别注意手法轻柔,避免过度刺激。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孕妇等要谨慎使用针灸治疗,防止出现不良后果。
四、手术治疗
1.血管内介入手术:对于大血管闭塞导致的严重缺血性中风,在合适时间窗内可考虑血管内介入手术,如机械取栓等。通过导管将血栓取出,恢复血管再通,挽救缺血脑组织,临床研究显示其对于改善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包括嘴歪等症状有显著效果,但该手术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严格评估患者情况后决定是否进行。
2.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对于一些复杂的中风情况,如颅内外血管严重狭窄且药物等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能会考虑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通过建立新的血液通道,改善脑部血液供应,但该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包括年龄、基础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后谨慎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