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的评估需从症状表现(儿童有鼻塞等,成人少见且多延续儿童期症状)和检查方法(鼻内镜、影像学)入手,手术适应证为保守治疗无效及伴有耳部、鼻部并发症或颌面发育异常,非手术适用于年龄小(6岁以下等)及轻度症状患者,特殊人群(儿童不同年龄段、成人)有不同考虑,需综合多因素个体化决定是否手术治疗腺样体肥大。
一、腺样体肥大的评估要点
1.症状表现
儿童:常见症状有鼻塞、张口呼吸、睡眠打鼾、听力下降等。例如,长期张口呼吸可能影响面部发育,导致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等。不同年龄儿童症状可能有所差异,婴儿期可能主要表现为鼻塞影响吃奶。
成人:成人腺样体肥大相对少见,症状多与鼻塞、咽部异物感等相关,但成人腺样体肥大往往是在儿童期未治愈延续而来,可能伴有慢性鼻窦炎等相关表现。
2.检查方法
鼻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腺样体的大小、阻塞后鼻孔的程度等。通过鼻内镜能清晰看到腺样体是否增生、表面是否有分泌物等情况。
影像学检查:如鼻咽侧位X线片、CT等。鼻咽侧位X线片可测量腺样体厚度与鼻咽腔宽度的比值,正常比值一般小于0.65;CT检查能更精准地显示腺样体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于判断是否有周围组织受侵犯等情况有帮助。
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1.保守治疗无效
经过规范的药物保守治疗,如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等)等,症状无明显改善。例如,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数周后,鼻塞、打鼾等症状仍持续存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时,就需要考虑手术。
2.伴有相关并发症
耳部并发症:腺样体肥大堵塞咽鼓管咽口,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等。如果经过保守治疗中耳炎仍反复发作,或出现中耳积液长期不吸收等情况,应考虑手术。
鼻部并发症:长期腺样体肥大导致鼻塞,可引发鼻窦炎,出现流涕、头痛等症状,且鼻窦炎反复发作,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考虑手术治疗腺样体肥大以缓解鼻窦炎症状。
颌面发育异常:对于儿童患者,若已经出现明显的腺样体面容,提示腺样体肥大对生长发育已经产生了不良影响,应及时手术,防止面容进一步恶化。
三、非手术治疗的情况
1.年龄较小的儿童:6岁以下的儿童,腺样体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且随着年龄增长有自行萎缩的可能。如果症状较轻,不影响呼吸和生长发育,可以先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定期复查,评估腺样体变化情况。例如,一些2-3岁的儿童,腺样体肥大但只是偶尔有轻度鼻塞,不影响睡眠和饮食,可先不急于手术。
2.轻度症状患者:症状非常轻微,对生活质量影响不大的患者,可继续观察,同时注意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加重腺样体肥大的症状。
四、特殊人群的考虑
1.儿童患者
婴幼儿:6个月以内的婴儿患腺样体肥大时,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一般优先选择非手术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出现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需及时评估是否手术。
学龄儿童:学龄儿童如果腺样体肥大影响学习和生活,如因为睡眠打鼾导致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应积极评估手术指征,及时手术改善睡眠质量,从而保障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学习状态。
2.成人患者:成人腺样体肥大手术相对儿童有其特殊性,手术前需要更全面评估全身状况,因为成人可能合并有更多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在内科疾病控制稳定的情况下再考虑手术。
总之,腺样体肥大是否需要手术治疗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症状、体征、相关检查以及患者的年龄等多方面因素,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来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