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因生殖内分泌轴功能紊乱致异常子宫出血且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的妇科疾病,病因有神经内分泌失调及其他因素,临床表现分无排卵性和排卵性功血,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治疗有一般、药物、手术治疗,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病因
神经内分泌失调: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是功血的主要原因。例如,青春期女性HPO轴尚未完全成熟,可能出现无排卵性功血;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也容易发生内分泌失调导致的子宫出血。
其他因素:精神紧张、环境变化、过度劳累等因素可能影响HPO轴的调节功能,从而诱发功血。另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血液病等也可能通过影响内分泌系统而导致功血。
临床表现
无排卵性功血
青春期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时多时少。有时先有短时间的停经,然后发生子宫出血;也可一开始就表现为不规则出血,经期延长,经量增多。
围绝经期患者:月经周期紊乱更为明显,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量出血或出血淋漓不尽。
排卵性功血
黄体功能不足: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频发。有时月经周期虽在正常范围内,但卵泡期延长、黄体期缩短,患者不易受孕或在妊娠早期流产。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可达9-10天,且出血量多。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婚育史、近期生活事件等,了解出血的发生时间、周期、经期、经量等情况。
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以排除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
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了解子宫和卵巢的形态、结构,排除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厚度、是否有子宫肌瘤等。
基础体温测定: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基础体温呈单相型;黄体功能不足者基础体温呈双相型,但高温相持续时间短;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者基础体温呈双相型,但高温相下降缓慢。
激素测定:检测性激素六项等,了解内分泌状态,如雌激素、孕激素、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等的水平,有助于判断HPO轴的功能状态。
诊断性刮宫:对于年龄较大(>35岁)、药物治疗无效或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患者,诊断性刮宫不仅可以止血,还可以明确子宫内膜的病理诊断,排除子宫内膜病变。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纠正贫血。对于贫血严重的患者,可给予铁剂、输血等治疗。
药物治疗
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等,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达到止血的目的。
调整月经周期:对于无排卵性功血,可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人工周期)或雌、孕激素联合疗法来调整月经周期;对于排卵性功血,黄体功能不足者可使用孕激素补充治疗,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者可使用孕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完全脱落。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子宫内膜去除术、子宫切除术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功血患者多由于HPO轴不成熟导致,治疗时应优先采用药物调整月经周期,以恢复正常的月经排卵功能。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由于青春期女性可能因月经紊乱而产生焦虑情绪,应给予心理疏导。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内分泌的调节。
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首先要排除子宫内膜病变,诊断性刮宫是重要的检查手段。治疗上,对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同时,围绝经期女性常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在治疗功血的过程中,可适当补充钙剂等,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