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是否用抗生素分情况,病毒性通常不用,细菌性有明确感染证据时需用,判断细菌性可依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使用抗生素各有注意事项,儿童避免盲目用,老年要考虑药物与基础病相互作用及调整剂量监测指标,妊娠期女性选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并权衡利弊。
一、扁桃体炎是否需要用抗生素需分情况判断
(一)病毒性扁桃体炎
病毒性扁桃体炎通常由病毒引起,如普通感冒病毒等。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此时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例如让患者多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多数病毒性扁桃体炎可在1-2周内自行缓解。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发热等不适,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毛巾擦拭额头等)等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
(二)细菌性扁桃体炎
1.明确细菌感染证据时需用抗生素:当扁桃体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时,需要使用抗生素。此时患者可能有明显的咽痛、高热,扁桃体表面有脓性分泌物等表现。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等,如患者对青霉素类过敏,可选用头孢菌素类等其他合适抗生素。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用药选择会有所考虑,儿童患者在选择抗生素时要充分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儿童的生理特点,避免使用对儿童有明显不良影响的药物。例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使用抗生素时要关注药物的剂量换算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等。
二、判断是否为细菌性扁桃体炎的相关要点
(一)临床表现
细菌性扁桃体炎患者全身症状相对较重,除了咽痛外,常有高热(体温可达到39℃及以上)、寒战、头痛、乏力等表现。而病毒性扁桃体炎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相对不明显。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细菌性扁桃体炎患者血常规检查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例如,白细胞计数可能超过1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超过70%等。而病毒性扁桃体炎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增高。
2.咽拭子培养:通过咽拭子培养可以明确是否有病原菌感染,若培养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则提示为细菌性扁桃体炎,此时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咽拭子培养需要一定时间出结果,在等待结果期间,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等综合判断是否使用抗生素。
三、特殊人群的扁桃体炎抗生素使用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的肝肾功能等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遵循适应证。对于病毒性扁桃体炎的儿童,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对于明确为细菌性扁桃体炎的儿童,选择抗生素时要选择安全性高、对儿童影响小的药物,并且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是否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例如,对于3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生细菌性扁桃体炎时,使用抗生素更要谨慎,需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选择合适药物。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性扁桃体炎时,要考虑到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某些抗生素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或者与心血管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等。同时,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所以在选择抗生素时要调整药物剂量,并且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三)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发生扁桃体炎时,使用抗生素需要格外谨慎。因为某些抗生素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如果是细菌性扁桃体炎需要使用抗生素,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并且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权衡利弊后使用,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发育的潜在风险以及感染本身对妊娠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