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脱水根据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有相应不同症状表现,不同原因导致的脱水还伴随其他相关症状,家长需重视,发现相关症状及时采取措施,日常要关注孩子水分摄入,重度脱水需立即送医救治。
一、根据脱水程度分类的症状表现
轻度脱水:
对于婴儿来说,体重减少通常在5%左右。患儿精神状态一般较好,可能仅表现为稍微有些烦躁不安。在皮肤弹性方面,捏起后松手,皮肤回缩的速度稍减慢,比如正常皮肤很快就能恢复平整,而轻度脱水时皮肤恢复平整的时间会稍长一些。前囟和眼窝稍有凹陷,孩子的尿量会比平时稍有减少。
从体液丢失角度看,主要是细胞外液的轻度减少,此时身体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还能维持一些基本的生理功能,如血液循环等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正常运行,但已经开始出现水分丢失的早期表现。
中度脱水:
体重减少约为5%-10%。患儿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较为明显。皮肤弹性明显变差,捏起皮肤后回缩很慢,就像提起一块很松弛的布,松开后半天都不能平复。前囟和眼窝凹陷比较明显,孩子的尿量明显减少,可能排尿次数大幅降低。同时,孩子的口唇干燥,眼窝下陷更清晰可见,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口渴想喝水的明显表现。
这一时期细胞外液丢失较多,身体的渗透压平衡被打破,血液循环会受到一定影响,比如可能会出现心率稍加快等情况来试图维持血压等生理指标,但已经有较为明显的临床表现提示脱水情况加重。
重度脱水:
体重减少超过10%。患儿精神极度萎靡,甚至出现昏迷的情况。皮肤弹性极差,捏起皮肤后长时间不能回缩。前囟和眼窝深陷,几乎看不到正常的饱满状态。尿量极少,甚至无尿。同时,孩子的口唇非常干燥,而且可能出现循环衰竭的表现,如面色苍白、皮肤发灰、四肢厥冷、脉搏细速等,血压也可能降低,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重度脱水时细胞外液大量丢失,严重影响了身体的血液循环和各个器官的灌注,身体的各项生理功能都受到极大影响,必须紧急进行救治。
二、不同原因导致脱水可能伴随的其他相关症状
腹泻引起的脱水:
如果是由肠道感染等原因导致的腹泻引起的脱水,除了上述脱水的一般症状外,还会有频繁的腹泻,大便的性状可能多样,如水样便、蛋花汤样便等。同时可能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小婴儿可能还会出现哭闹不安等情况,因为腹痛等不适会让他们感觉难受。
这是因为肠道感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大量体液随着腹泻丢失,从而引起脱水,并且感染还会引发身体的炎症反应,导致发热等伴随症状。
呕吐引起的脱水:
由频繁呕吐引起的脱水,除了脱水症状外,会有频繁的呕吐,呕吐物可能是胃内容物等。孩子可能会因为呕吐而拒绝进食进水,进一步加重脱水情况。同时可能伴有腹痛等表现,比如孩子可能会蜷曲身体,提示腹部不适。
频繁呕吐使大量消化液丢失,水分和电解质失衡,从而出现脱水,而呕吐本身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腹部的不适症状。
发热引起的脱水:
因发热导致的脱水,除脱水症状外,会有明显的发热表现,体温可高达38℃以上甚至更高。孩子可能会有皮肤发烫、呼吸稍快等表现。由于发热时身体代谢加快,通过皮肤和呼吸丢失的水分增多,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就容易引起脱水。
发热状态下,身体的水分通过不显性失水增加,如皮肤蒸发和呼吸排出的水分增多,如果孩子摄入水分不足,就会导致脱水,并且发热本身也会让孩子感觉不适,出现相应的伴随症状。
儿童脱水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一旦发现孩子有上述脱水相关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补充水分等进行处理,对于重度脱水等情况要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孩子的水分摄入,尤其是在天气炎热、孩子患病等情况下,更要密切关注孩子的hydration情况,确保孩子身体水分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