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上肢康复训练包括被动运动(适用于完全无主动运动能力患者,维持关节活动度等,操作需考虑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情况)、主动助力运动(适用于部分主动运动能力但力量不足患者,增强肌力等,需考虑儿童、心血管疾病患者情况)、主动运动(适用于有一定主动运动能力患者,从简单动作开始,需考虑女性、糖尿病患者情况)、器械辅助训练(滑轮训练适用于有一定主动运动能力患者,要考虑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弹力带训练增强肌力,需考虑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包括穿衣、进食、洗漱等,要考虑老年平衡能力、患者心理障碍等),通过多种训练提升偏瘫上肢功能独立性。
一、被动运动
1.适用人群及目的:适用于偏瘫上肢完全无主动运动能力的患者,目的是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由康复治疗师或家属帮助患者进行上肢各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等运动,每个关节活动5-10次,每天可进行2-3次。
2.考虑因素: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关节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变,操作时要轻柔,避免引起疼痛和损伤;对于有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更要注意力度,防止骨折等并发症。
二、主动助力运动
1.适用人群及目的:适用于偏瘫上肢有部分主动运动能力,但力量不足的患者。借助患者自身部分力量,再加上助力来完成运动,比如患者尝试屈曲肘关节时,治疗师给予适当助力帮助完成动作,逐渐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每次每个动作重复10-15次,每天3-4次。
2.考虑因素: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和耐受程度调整助力大小;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运动时要密切关注心率等变化,避免因运动导致心血管负担加重。
三、主动运动
1.适用人群及目的:适用于偏瘫上肢有一定主动运动能力的患者。包括患者自主进行的上肢各关节的运动,如肩关节的前屈后伸、肘关节的屈伸、腕关节的屈伸和桡尺偏等。可以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和运动幅度。每天进行3-5组,每组每个动作重复8-12次。
2.考虑因素:对于女性患者,在运动时要注意避免因姿势不当影响乳房等部位;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运动时要注意监测血糖,防止运动后低血糖发生。
四、器械辅助训练
1.滑轮训练
适用人群及目的:利用滑轮装置进行上肢的上举、外展等运动训练,适用于有一定主动运动能力的患者,可增强上肢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患者坐在椅子上,双手握住滑轮绳索,进行上举和下落动作,每次训练15-20分钟,每天1-2次。
考虑因素:对于老年患者,要选择合适高度的滑轮装置,确保运动时的安全性;对于有认知障碍的患者,需要有人在旁监护,防止操作不当。
2.弹力带训练
适用人群及目的:借助弹力带的阻力进行抗阻训练,增强上肢肌肉力量。患者用患侧手握住弹力带一端,进行拉伸等动作,根据弹力带的阻力程度调整训练强度,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
考虑因素: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适合其力量水平的弹力带,避免阻力过大造成损伤;对于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运动时要注意呼吸的配合,避免过度通气等情况。
五、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1.穿衣训练:教患者用患侧上肢进行穿衣动作,如先将衣服摊平,患侧手伸入衣袖,然后借助健侧上肢帮助将衣服拉上,逐步提高患者上肢的功能独立性。
2.进食训练:让患者用患侧手握住餐具,进行取食、送食到口中的动作,训练上肢的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
3.洗漱训练:包括用患侧手进行洗脸、刷牙等动作训练,提高上肢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功能。在进行这些训练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步引导,确保安全和功能的提升。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平衡能力,防止在训练过程中摔倒;对于有偏瘫后心理障碍的患者,要给予鼓励和耐心指导,增强其康复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