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布疹与湿疹在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及预防护理方面各有不同。尿布疹由尿布区域受尿液粪便刺激、摩擦等引起,主要在尿布覆盖区,通过勤换尿布等预防,轻度用护臀霜等护理;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致表皮真皮浅层炎症,皮疹多样、对称,有接触史等可鉴别,通过避免过敏原等预防,中重度需用药物护理。
一、定义与病因
尿布疹
定义:尿布疹是婴儿常见的皮肤问题,也称为尿布皮炎,主要是由于婴儿的尿布区域长时间受到尿液、粪便的刺激,以及尿布摩擦等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
病因:尿布更换不及时,尿液中的尿素被细菌分解产生氨,刺激皮肤;粪便中的酶类也会损伤皮肤;尿布材质不透气、过硬,反复摩擦皮肤等。各年龄段婴儿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婴幼儿,与婴儿的生活方式(如频繁大小便、使用尿布等)密切相关。
湿疹
定义: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属于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皮肤病。
病因:内部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若家族中有过敏史,婴儿患湿疹的风险可能增加;婴儿自身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等。外部因素有接触过敏原,如某些食物(牛奶、鸡蛋、鱼虾等)、吸入物(花粉、尘螨等)、接触刺激性物质(肥皂、洗涤剂等);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干燥的空气等也可能诱发湿疹。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婴幼儿期较为常见。
二、临床表现
尿布疹
主要发生在尿布覆盖的区域,如臀部、会阴部、大腿内侧等。初期皮肤可能出现发红、红斑,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丘疹、水疱,严重时会有糜烂、渗出甚至继发感染,皮肤发红区域界限清楚,与尿布形状一致。
湿疹
皮疹形态多样,急性期可见红斑、水肿、粟粒大小的丘疹、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搔抓后糜烂、渗出;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慢性期皮肤肥厚、粗糙、苔藓样变,常伴有剧烈瘙痒,婴儿可能会因为瘙痒而哭闹不安、睡眠不佳等,皮疹可发生在身体多个部位,如面部、头皮、四肢等,皮疹分布多对称。
三、诊断与鉴别
尿布疹
根据发病部位(尿布覆盖区域)、典型的皮肤表现(与尿布形状一致的红斑、丘疹等)以及有尿布刺激史等不难诊断,一般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即可明确,需与念珠菌感染性尿布皮炎等鉴别,念珠菌感染性尿布皮炎常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边缘有丘疹、水疱,可做真菌镜检等进行鉴别。
湿疹
主要根据皮疹的特点(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剧烈、反复发作等)、好发部位等进行诊断,需要与接触性皮炎等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局限于接触部位,形态较单一,去除接触物后病情很快改善,可通过病史询问和皮疹表现来区分。
四、预防与护理
尿布疹
预防:勤换尿布,保持婴儿臀部清洁干燥,每次大小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尽量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而不是擦拭;选择透气、柔软的尿布或纸尿裤;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化学物质的湿巾等。
护理:轻度尿布疹可局部使用护臀霜;若有糜烂渗出,可使用氧化锌油等保护创面;继发感染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感染药物。对于婴幼儿,要特别注意保持尿布区域的清洁干燥,根据婴儿的年龄和体重等选择合适的尿布或纸尿裤,注意观察皮肤情况,及时处理。
湿疹
预防:寻找并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明确对牛奶过敏的婴儿可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洗浴,洗浴后及时涂抹保湿霜;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避免化纤衣物刺激皮肤;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
护理:避免婴儿搔抓皮肤,可剪短婴儿指甲;轻度湿疹可使用保湿剂修复皮肤屏障;中重度湿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乳膏等药物,但要注意药物的使用部位和剂量等;对于婴幼儿湿疹,要更加注重皮肤的保湿护理,根据婴儿的年龄选择合适的保湿产品,密切观察湿疹变化,及时调整护理和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