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性皮炎是皮肤接受强烈光线照射引发的急性损伤性反应,发病与中波紫外线致皮肤释放炎症介质有关,有红斑、水肿等症状,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可通过避免强光时段外出、用防晒产品等预防,治疗分一般治疗等,儿童和老年人治疗有特殊注意事项。
发病机制
人体皮肤接受紫外线照射后,会使局部皮肤细胞释放如组胺、5-羟色胺、激肽等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会引起局部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从而导致红斑、水肿等炎症反应。一般来说,中波紫外线(UVB)是导致日光性皮炎的主要光线,其波长范围约290-320nm,皮肤对UVB的吸收主要在表皮。
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
红斑:在日晒后数小时内,受晒皮肤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颜色鲜红。例如,在海边游玩后,暴露的面部、颈部等部位可能迅速出现大片红斑。
水肿:病情较重时,红斑部位可出现水肿,严重者可形成水疱,水疱内容物为澄清液体。
疼痛或灼热感:患者常感觉受晒部位有疼痛或灼热感,尤其是在接触衣物等摩擦时,疼痛可能会加剧。
脱屑:红斑和水肿消退后,皮肤可出现脱屑现象,这是因为表皮细胞受损后脱落。
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皮肤较薄,对紫外线的防御能力更弱,更容易发生日光性皮炎。而且儿童在户外活动时往往不太注意防晒,一旦发生日光性皮炎,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红斑、水肿等情况可能更严重,并且儿童可能因皮肤瘙痒而搔抓,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
成年人:成年人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强烈日光下,也会发生日光性皮炎,但相对儿童来说,症状可能相对轻一些。不过,如果本身皮肤较白、缺乏黑色素保护,同样容易受到紫外线损伤。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的屏障功能有所减退,新陈代谢相对缓慢,发生日光性皮炎后恢复可能较慢,而且老年人可能合并一些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要考虑到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等情况。
预防措施
避免强光时段外出:通常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是紫外线最强的时段,应尽量避免在这个时间段外出。如果必须外出,应做好充分的防晒准备。
使用防晒产品
防晒霜:选择防晒指数(SPF)合适的防晒霜,一般来说,日常户外活动可选择SPF30-50的防晒霜。需要注意的是,防晒霜需要提前涂抹,并且要均匀涂抹在暴露的皮肤上,包括面部、颈部、手臂等部位,而且要根据活动时间和出汗等情况及时补涂。
遮阳用品:佩戴宽边帽子、太阳镜、遮阳伞等。宽边帽子可以遮挡头部、面部和颈部的阳光,太阳镜能保护眼睛周围的皮肤和眼睛,遮阳伞可以为身体提供大面积的遮阳区域。
根据生活方式调整:如果是经常进行户外运动的人,如运动员等,需要更加注重防晒,因为他们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更长,发生日光性皮炎的风险更高。可以选择专业的户外运动防晒装备,如具有防晒功能的运动服装等。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
冷敷:对于轻度的日光性皮炎,在日晒后可以用冷毛巾、冰袋等进行局部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可多次进行,有助于减轻红肿和疼痛。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
保持皮肤清洁:要保持受晒部位皮肤的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如果有脱屑情况,不要强行撕扯皮屑,让其自然脱落。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发生日光性皮炎后,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可以选择相对温和的外用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等进行对症治疗。同时,要加强对儿童的护理,避免儿童搔抓皮肤,防止皮肤损伤。在选择防晒产品时,要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无刺激的防晒产品,确保防晒安全。
老年人:老年人发生日光性皮炎后,治疗时要考虑其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如果老年人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谨慎,避免药物对血糖等指标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老年人皮肤修复能力差,恢复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皮肤情况,如有感染等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