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囊肿是慢性宫颈炎病理表现,发病于宫颈,多由宫颈生理性变化或慢性炎症引起,一般无症状,妇科检查可发现,无需治疗或物理治疗;卵巢囊肿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发病于卵巢,生理性与生理周期有关,病理性与多种因素有关,有相应症状,B超等可诊断,生理性无需处理,病理性较大等需手术。育龄、妊娠期、老年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宫颈囊肿:宫颈囊肿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病理表现,是宫颈腺管口被阻塞,导致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形成的囊肿。发病部位在宫颈。
卵巢囊肿:卵巢囊肿是指卵巢内形成的囊性肿物,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发病部位在卵巢。
二、病因
宫颈囊肿:多由宫颈的生理性变化或慢性炎症引起。生理性变化是宫颈转化区鳞状上皮取代柱状上皮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将腺管口阻塞,导致腺体分泌物潴留形成囊肿;慢性炎症如宫颈局部损伤或宫颈的慢性炎症使腺管口狭窄,也可引发宫颈囊肿。
卵巢囊肿:生理性卵巢囊肿与女性生理周期有关,如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是由于卵泡发育异常或黄体期黄体持续存在等原因形成;病理性卵巢囊肿可能与环境因素(如饮食中高胆固醇)、内分泌因素(如过多的促性腺激素刺激)、遗传因素等有关,某些卵巢肿瘤也可表现为囊肿样改变。
三、临床表现
宫颈囊肿:一般无明显症状,常在妇科检查时发现。若囊肿较大或合并感染,可能出现白带增多、白带异味等症状,少数情况下可有接触性出血,但一般症状较轻。
卵巢囊肿:较小的卵巢囊肿多无明显症状,常在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当囊肿增大时,可感腹胀或腹部可摸到肿块,巨大卵巢囊肿可出现压迫症状,如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引起便秘等;若卵巢囊肿发生蒂扭转或破裂,可出现急腹症,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一侧下腹部剧痛,伴有恶心、呕吐甚至休克。
四、诊断方法
宫颈囊肿:主要通过妇科检查发现宫颈表面突出单个或多个青白色小囊泡。也可借助阴道镜等检查辅助诊断,阴道镜下可见宫颈表面的囊肿特征。
卵巢囊肿:妇科检查可触及附件区肿块,B超检查是诊断卵巢囊肿的重要方法,能明确囊肿的大小、部位、形态等,还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囊肿的血供情况,有助于判断囊肿的性质;对于怀疑为病理性卵巢囊肿且有恶性可能的情况,还可检测肿瘤标志物如CA125、AFP等。
五、治疗原则
宫颈囊肿:一般无需治疗,定期妇科检查观察囊肿变化即可。若囊肿较大、合并感染或有症状者,可采用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等破坏囊肿上皮,使其脱落,进而愈合;也可采用微波治疗等方法。
卵巢囊肿:对于生理性卵巢囊肿,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多数可自行消失,一般建议定期复查B超观察囊肿变化;对于病理性卵巢囊肿,尤其是囊肿较大(直径≥5cm)、持续存在或怀疑为恶性的情况,多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卵巢囊肿剔除术、患侧卵巢切除术、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囊肿性质等综合决定。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宫颈囊肿一般对生育影响较小,但卵巢囊肿若为病理性且需要手术治疗时,手术可能会对卵巢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双侧卵巢手术时,可能导致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影响生育,需与患者充分沟通手术风险。
妊娠期女性:孕期发现卵巢囊肿需密切观察,生理性囊肿可能随孕期进展发生变化,若为病理性囊肿,需警惕蒂扭转等并发症,妊娠中期以后可根据囊肿情况决定是否手术;宫颈囊肿一般对妊娠影响不大,但孕期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加重宫颈囊肿相关症状。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发现卵巢囊肿更需警惕恶性可能,诊断时需全面评估;宫颈囊肿在老年女性中多为慢性炎症所致,若无症状可定期随访,若有症状需考虑局部治疗,但需评估患者身体状况能否耐受相应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