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面容有面部外观表现,如上颌骨变长、牙列不齐、面部表情呆滞;有口腔咽部检查相关表现,如腺样体外观可见、口咽部有相应情况;结合病史判断,包括呼吸道症状病史和治疗史,长期鼻塞、打鼾、张口呼吸等呼吸道症状及相关治疗情况可辅助判断是否为腺样体肥大面容。
一、面部外观表现
1.上颌骨变长
腺样体肥大的患儿由于长期张口呼吸,会影响面部骨骼的发育。上颌骨会逐渐变长,表现为上唇短厚翘起、下颌骨下垂、鼻唇沟变浅等。从正面观察,面部可能呈现狭长的外观,上半部分面部相对变长,与正常闭口呼吸时的面部形态有明显差异。这种上颌骨变长的情况在儿童长期腺样体肥大未得到有效干预时较为常见,与长期张口呼吸导致的面部骨骼生长受力改变有关。
2.牙列不齐
由于长期张口呼吸,气流会冲击牙齿,影响牙齿的正常排列。患儿可能出现牙列不齐的现象,比如上前牙突出、牙弓狭窄等。这是因为张口呼吸时口腔内的压力环境改变,牙齿的生长空间和受力情况与正常闭口呼吸时不同,进而导致牙齿排列出现异常。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随着牙齿的不断发育,这种牙列不齐的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张口呼吸对牙列的影响会逐渐显现。
3.面部表情呆滞
长期腺样体肥大面容的患儿,面部表情往往相对呆滞。这是因为长期的呼吸道不通畅,影响了氧气的摄入,进而可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面部肌肉的正常运动产生一定影响。患儿在面部肌肉的协调运动上可能不如正常儿童灵活,表现出面部表情较为呆板的状态,这种情况在年龄较小的儿童中也可能存在,与长期的呼吸功能异常导致的全身生理状态改变相关。
二、口腔咽部检查相关表现
1.腺样体外观可见
通过间接鼻咽镜检查或者鼻咽部影像学检查(如鼻咽部侧位X线片、鼻咽部CT等)可以发现腺样体的形态和大小。腺样体肥大时,在鼻咽部检查中可见腺样体组织增生,占据鼻咽部的部分或大部分空间。例如,在鼻咽部侧位X线片上可以测量腺样体厚度与鼻咽腔宽度的比值,一般腺样体厚度与鼻咽腔宽度之比大于0.6时,提示腺样体肥大。不同年龄的儿童正常腺样体厚度有一定差异,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准确判断腺样体的肥大程度,这对于判断是否存在腺样体肥大面容的潜在病因有重要意义。
2.口咽部情况
检查口咽部时,可能发现腭扁桃体也存在肥大的情况,并且由于腺样体肥大导致的长期张口呼吸,口咽部黏膜可能会有慢性炎症表现,如黏膜充血等。同时,由于气道不通畅,患儿可能会有咽部异物感等表现,但这是继发于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呼吸不畅后的口咽部相关改变,与腺样体肥大面容的形成有一定关联,是整体上呼吸道结构和功能异常的一部分表现。
三、结合病史判断
1.呼吸道症状病史
询问患儿病史,若患儿有长期的鼻塞、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等呼吸道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那么发生腺样体肥大面容的可能性较大。例如,有的患儿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出现夜间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的情况,随着年龄增长,面部逐渐出现腺样体肥大面容的表现。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呼吸道症状的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不同,婴儿可能表现为睡眠时呼吸音重、频繁翻身等,而较大儿童可能更明确表述为鼻塞、张口呼吸等症状,这些呼吸道症状的长期存在是判断腺样体肥大面容的重要病史依据。
2.治疗史
了解患儿是否接受过针对腺样体肥大的治疗,如是否进行过腺样体切除术等。如果患儿曾经有腺样体肥大但未得到有效治疗,面部逐渐出现腺样体肥大面容的表现,而如果经过腺样体切除等治疗后,面部外观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这也可以作为辅助判断腺样体肥大面容的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对腺样体肥大面容改善的效果不同,早期干预治疗对于改善腺样体肥大面容可能有更好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及时治疗有助于减少面部发育异常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