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外孕手术方式有输卵管切除术和输卵管保守性手术,前者适用于急症、无生育要求等情况,后者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女性;手术前需完善相关检查、纠正贫血及改善一般状况;手术后要进行一般护理、观察阴道出血及腹痛情况,手术方式选择及围手术期处理需考虑患者具体情况,不同年龄等因素影响手术选择及术后处理。
适用情况:适用于内出血并发休克的急症患者,或输卵管病变严重,无生育要求的患者。
操作过程: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腹部皮肤,铺无菌巾。做下腹部正中切口或斜切口,进入腹腔后,找到患侧输卵管,用止血钳钳夹输卵管系膜以控制出血,然后用丝线结扎输卵管的近子宫端及远卵巢端,在两结扎线之间切除输卵管。如果患者有生育需求且对侧输卵管正常,也可选择保守性手术,但对于无生育要求或输卵管破坏严重的宫外孕患者,输卵管切除术是较为常见的选择。对于年龄较大、合并其他妇科疾病且无生育意愿的宫外孕患者,输卵管切除术能快速解决宫外孕问题,减少再次发生宫外孕的风险。而对于年轻、有生育需求的女性,会优先考虑保守性手术,但如果病情不允许,则只能选择输卵管切除术。
输卵管保守性手术
适用情况: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女性,尤其是对侧输卵管已切除或有明显病变者。
操作过程:根据宫外孕的不同情况有不同操作。若为输卵管妊娠未破裂型,可采用输卵管切开术,在输卵管妊娠部位纵向切开输卵管,取出胚胎组织后,用可吸收线缝合输卵管切口。例如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在输卵管肿胀部位做纵行切口,吸出胚胎及绒毛,然后缝合输卵管。对于输卵管妊娠破裂口较小的情况,也可采用挤压法,将胚胎组织从破裂口挤出后进行修复。对于年龄较轻、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宫外孕患者,保守性手术能最大程度保留输卵管功能,提高以后自然受孕的几率。但该手术有再次发生宫外孕的可能,对于年龄较大、无生育需求的患者则不适用此手术方式。
手术前准备
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传染病筛查、血型等实验室检查,以及B超、盆腔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宫外孕的部位、大小及患者全身状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检查的侧重点可能略有不同,年轻患者更关注生育功能的评估,而年龄较大患者则更注重全身重要脏器功能的评估。例如年轻患者进行B超检查时,会更仔细观察输卵管及周围组织情况,以判断保守性手术的可行性;年龄较大患者则会更关注肝肾功能检查结果,以确保手术安全。
纠正贫血及改善一般状况:对于有贫血的患者,根据贫血程度进行相应处理,轻度贫血可通过饮食调整,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中度及以上贫血可能需要输血纠正贫血,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对于一般状况较差的患者,需要积极改善全身状况,如治疗合并的感染等,待一般状况稳定后再进行手术。
手术后注意事项
一般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一般每小时监测一次,平稳后可延长监测间隔。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对于不同年龄患者的护理也有差异,年轻患者术后要关注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因为宫外孕可能对其生育等方面造成心理压力;年龄较大患者则要注重基础疾病的观察,如是否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等,观察其术后恢复情况是否受基础疾病影响。
阴道出血及腹痛观察:观察阴道出血情况,一般术后会有少量阴道出血,若阴道出血量多于月经量,或腹痛加剧,要及时告知医生,排查是否有腹腔内出血等情况。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术后要关注输卵管恢复情况,定期进行输卵管通液等检查,评估输卵管通畅度。
宫外孕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手术前后的各项准备及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不同年龄、生育需求等因素都会影响手术的选择及术后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