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由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多由手足癣蔓延,表现为甲板变色等,发病于甲板;甲沟炎因甲周皮肤微小创伤致细菌或真菌感染,急性有红肿胀痛化脓,慢性甲周皮肤皱襞肿胀等,发病于甲周组织,可通过相应检查诊断,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患时各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病因方面
灰指甲:主要由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有红色毛癣菌等。多由手足癣蔓延而来,当手足部感染真菌后,真菌逐渐侵犯甲板导致灰指甲,长期穿不透气的鞋子、免疫功能低下(如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人群更容易感染。例如,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免疫力下降,灰指甲的患病率相对较高。
甲沟炎:多因甲周皮肤微小创伤引起,如咬甲、拔倒刺、修甲过短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是常见原因。急性甲沟炎常因葡萄球菌感染,慢性甲沟炎则多由念珠菌等真菌感染所致。长期从事浸水工作(如厨师、洗衣工等)的人群,甲周皮肤经常处于潮湿状态,容易引发甲沟炎。
二、临床表现方面
灰指甲:主要表现为甲板变色、增厚、表面凹凸不平、变脆易碎等。甲板可从远端、侧缘或甲根部开始发病,初期可能只是甲板出现小白点,逐渐扩大,甲板与甲床分离。不同类型的灰指甲表现略有差异,如远端侧位甲下型灰指甲,常从甲游离缘和侧壁开始,使甲板浑浊、增厚、表面凹凸不平;白色表浅型灰指甲则表现为甲板表面有白点或白色斑片等。
甲沟炎:急性甲沟炎起病急,表现为甲周组织红、肿、热、痛,严重时可出现化脓,化脓时可看到甲周有黄白色脓液。慢性甲沟炎则表现为甲周皮肤皱襞肿胀、疼痛,甲床与甲板分离,甲板可能出现变形,且病程较长,时轻时重。例如,长期修甲过短的人群,甲周组织受到刺激,容易发生慢性甲沟炎,甲周皮肤反复出现炎症反应。
三、发病部位方面
灰指甲:主要发病部位是甲板,即指甲的板状结构。
甲沟炎:发病部位是甲周组织,包括指甲周围的皮肤、甲沟等部位。
四、诊断方面
灰指甲:可通过临床表现初步判断,进一步可进行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真菌镜检可在病甲处取材,镜下看到真菌菌丝或孢子;真菌培养能明确致病真菌的种类,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例如,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典型的真菌菌丝结构,基本可确诊灰指甲。
甲沟炎: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一般通过询问病史(如是否有修甲不当、浸水等情况)和局部检查即可初步诊断,必要时也可进行细菌培养等检查,以明确是否有细菌感染及感染的细菌种类。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灰指甲或甲沟炎时,由于其皮肤和甲周组织较为娇嫩,在处理时需更加谨慎。如果是儿童灰指甲,要考虑到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其发育的药物,优先考虑温和的局部治疗方法,且家长要注意监督儿童避免咬甲、拔倒刺等不良习惯。对于儿童甲沟炎,要注意保持甲周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加重,如儿童甲沟炎出现化脓等情况,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专业处理,因为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可能更容易扩散。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患灰指甲或甲沟炎时,病情可能更容易迁延不愈。老年人患灰指甲时,由于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治疗周期可能较长,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利于灰指甲的恢复。老年人患甲沟炎时,由于皮肤修复能力下降,感染后要积极治疗,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如甲周组织感染扩散导致蜂窝织炎等,同时要注意保持甲周皮肤干燥、清洁,选择宽松舒适的鞋子。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灰指甲或甲沟炎时,用药需谨慎。灰指甲治疗时,外用抗真菌药物相对较为安全,但要避免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因为口服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甲沟炎治疗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全身应用的抗生素,可优先选择局部消毒、清洁等非药物干预方法,如使用碘伏消毒甲周组织等,同时要注意保持甲周皮肤卫生,减少感染加重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