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康复训练包括被动运动(适用于早期完全无自主活动能力者,护理人员轻柔活动关节)、主动辅助运动(适用于有一定自主活动能力但力量弱时,患者主动发力、他人给予助力)、主动运动(包括床上运动、坐位运动、站立与步行训练,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包括穿衣、进食、洗漱训练,不同人群有相应训练要点),以帮助患者回归日常生活。
具体方法: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活动关节,如活动肩关节时,一手握住患者手腕,另一手托住肘部,缓慢进行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动作;活动膝关节时,一手握住患者脚跟,另一手托住腘窝,进行屈伸动作。要注意动作轻柔,每个关节活动5-10次,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儿童患者,因其骨骼、肌肉等发育尚未成熟,操作时更需格外轻柔,避免造成损伤。老年偏瘫患者关节灵活性较差,同样要缓慢操作,防止关节扭伤等情况。
主动辅助运动
适用情况:患者有一定自主活动能力,但力量较弱时。
具体方法:患者主动发力进行部分动作,护理人员或家属给予适当助力。例如患者尝试屈伸患侧手臂时,当患者用力不足,协助者在患者手腕处给予一定助力,帮助完成动作。随着患者力量逐渐恢复,可逐渐减少助力。对于儿童偏瘫患者,可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其主动参与,比如让孩子抓住玩具并尝试移动患侧手臂去够玩具,在孩子努力过程中给予适当辅助。老年患者可根据其体力情况,逐步增加主动运动的强度和时间。
主动运动
适用情况:患者具备一定自主运动能力时。
具体方法:
床上运动:包括翻身、起桥等动作。翻身时,患者双手交叉,健侧手握住患侧手,先将双上肢摆向健侧,再摆向另一侧,借助惯性完成翻身。起桥动作是患者仰卧,双膝屈曲,抬起臀部。每天可进行多次,每次3-5分钟。儿童患者进行床上运动时,家长可在旁保护,防止摔倒,并且根据儿童的身体协调性逐步引导完成动作。老年患者进行床上运动要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血压升高等情况,可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难度。
坐位运动:患者坐在床边或椅子上,进行左右转动身体、前屈后伸等动作。还可以进行坐位平衡训练,从无支撑坐位平衡逐渐过渡到有支撑坐位平衡。对于儿童偏瘫患者,坐位运动可结合学习、玩耍等场景进行,比如让孩子坐在小凳子上参与简单的拼图游戏,在游戏过程中锻炼坐位平衡和上肢活动能力。老年患者坐位运动要注意椅子的稳定性,防止摔倒,运动时速度不宜过快。
站立与步行训练:先进行站立训练,患者可借助拐杖等辅助器具,慢慢从坐位站起,保持站立平衡。然后进行步行训练,开始可在平行杠内进行,练习步行的基本动作,如迈步、交替抬腿等。儿童偏瘫患者站立与步行训练需在专业康复人员指导下进行,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康复进度逐步开展,且要注意保护,防止受伤。老年患者站立与步行训练要密切关注其身体状况,如有头晕等不适要立即停止训练。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适用情况:为了让患者能够尽快回归日常生活。
具体方法:
穿衣训练:教患者穿脱患侧肢体相对容易的衣物,如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再脱患侧。对于儿童患者,可选择宽松、易穿脱的衣物,并通过趣味方式引导其参与穿衣过程,增加训练的积极性。老年患者穿衣训练要考虑其行动不便,可准备辅助穿衣的工具,如长柄鞋拔等。
进食训练:指导患者用患侧手握住餐具,进行进食动作。开始可选择容易握持和进食的餐具,如较大手柄的勺子等。儿童患者进食训练要注意食物的安全性和适口性,避免发生呛噎等情况,同时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老年患者进食训练要关注其吞咽功能,防止误吸,可选择糊状或软食等容易吞咽的食物。
洗漱训练:教患者进行洗脸、刷牙等动作,患侧手进行相关操作,健侧手给予辅助。儿童患者洗漱训练要选择儿童专用的洗漱用品,并在家长监护下进行,防止发生意外。老年患者洗漱训练要注意防滑,可在卫生间放置防滑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