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手术包含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处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术前要评估患者年龄、病史、生活方式并做相关检查;手术根据患者情况选麻醉方式,采用合适步骤切除扁桃体;术后要做好一般护理、观察出血和疼痛管理;儿童患者需加强呼吸道和心理护理,老年患者要监测生命体征、预防肺部并发症。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患者身体状况不同,儿童患者需特别关注其心肺功能等发育情况,因为手术对儿童的生理影响可能更显著。例如,儿童的气道相对狭窄,术后发生气道梗阻的风险可能高于成人。
病史: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如是否有出血倾向疾病,若有则需进一步检查凝血功能等;有无相关的呼吸道感染史,若近期有呼吸道感染,可能需要推迟手术,因为感染期间手术易导致感染扩散等并发症。
生活方式:了解患者是否吸烟、饮酒,吸烟会影响呼吸道黏膜的血液循环和纤毛运动,增加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大量饮酒可能影响肝脏功能,影响麻醉药物的代谢等。
2.术前检查
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有无贫血、感染等情况;凝血功能检查是为了预防术中术后出血;肝肾功能检查评估患者重要脏器功能能否耐受手术;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脏情况。
咽喉部检查,包括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明确扁桃体病变情况,如扁桃体大小、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等。
二、手术操作过程
1.麻醉方式选择
成人:多采用局部麻醉加静脉镇静或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可使用1%丁卡因等表面麻醉剂喷雾咽喉部,然后给予静脉镇静药物,使患者处于镇静状态但能配合手术;对于不配合或手术复杂的成人也可选择全身麻醉。
儿童:多采用全身麻醉,因为儿童难以配合局部麻醉手术,全身麻醉能保证手术在无痛、安静的状态下进行。
2.手术步骤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垫高,头后仰,使口咽部与手术者视线在同一平面。
扁桃体显露:使用扁桃体钳夹持扁桃体上极,轻轻牵拉,充分显露扁桃体。
扁桃体切除:使用扁桃体剥离器或电刀等工具进行切除。以扁桃体剥离器为例,将剥离器沿扁桃体被膜与扁桃体实质之间进行分离,逐步将扁桃体从隐窝内分离出来,然后用圈套器套住扁桃体下极,将扁桃体完整切除。若使用电刀,则通过电凝和切割功能直接切除扁桃体组织。
三、术后处理
1.一般护理
体位:术后患者取半卧位,有利于减轻咽部充血肿胀,减少出血时血液流入气道的风险。
饮食:术后6小时可进冷流质饮食,如冷牛奶、冰淇淋等,避免过热食物刺激创面引起出血;术后1-2天可进半流质饮食,如稀粥等,逐渐过渡到软食,1周左右可恢复正常饮食,但要避免辛辣、坚硬等刺激性食物。
2.出血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咽部有无出血情况,包括唾液中带血的量、颜色等。术后24小时内为出血高发期,要特别关注。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其有无频繁吞咽动作,因为儿童不会主动吐出血液,频繁吞咽可能提示有出血。
3.疼痛管理
对于疼痛较明显的患者,可根据情况给予止痛药物,但儿童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止痛方式,如非药物的心理安抚等,必要时使用儿童适用的止痛药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术后要加强呼吸道管理,因为儿童气道狭窄,创面肿胀易导致气道梗阻。要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密切观察患儿呼吸情况,如有呼吸困难等异常要及时处理。
心理护理也很重要,儿童可能因术后疼痛、陌生环境等产生恐惧心理,医护人员要给予安抚,家长要多陪伴患儿,缓解其紧张情绪。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术后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和心电图变化,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要注意预防肺部并发症,鼓励老年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等辅助排痰措施,因为老年患者术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易导致肺部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