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个人卫生、注意生活方式、性生活卫生及特殊人群(孕妇、糖尿病患者、儿童)注意事项可预防霉菌性阴道炎,包括每日温水清洗外阴(女性避免过度冲洗阴道)、勤换暴晒棉质宽松内裤、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适度运动休息、性生活前后清洁及避免不洁性生活,孕妇、糖尿病患者、儿童分别有其特殊注意要点。
一、保持个人卫生
1.外阴清洁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清洗时要注意顺序,由前向后清洗,避免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到阴道。对于女性来说,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是简单有效的保持外阴清洁的方法,能减少细菌滋生,降低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风险。
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液冲洗阴道,因为阴道内有正常的菌群平衡,过度冲洗会破坏阴道的酸碱平衡,反而容易引发霉菌性阴道炎。正常阴道的pH值在3.8-4.4之间,过度冲洗可能使pH值改变,有利于霉菌生长。
2.勤换内裤
选择棉质、宽松的内裤,内裤要每天更换,洗净后最好在阳光下暴晒。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棉质内裤透气性好,能保持外阴干爽,减少霉菌滋生的环境。女性应每天更换内裤,尤其是在月经期间,经血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更要注意及时更换内裤。
二、注意生活方式
1.合理穿衣
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紧身化纤内裤不透气,会使外阴局部温度和湿度升高,为霉菌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应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让会阴部有良好的通风环境。
对于儿童,要选择宽松舒适的棉质内裤,避免穿紧身的裤子,尤其是在炎热的天气或运动后,更要注意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保持会阴部干燥。
2.适度运动与休息
适度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免疫功能。例如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能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但运动后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和青少年睡眠时间会更长,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各器官的修复和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从而降低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几率。
三、注意性生活卫生
1.性生活前后清洁
性生活前男女双方都应清洗外生殖器,减少病菌带入阴道的机会。男性包皮内易藏污纳垢,性生活前清洗能降低将病菌传染给女性的风险。
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性生活后也应及时排尿,利用尿液冲洗尿道,减少细菌在尿道和阴道的定植。同时,性生活后最好再次清洗外阴,保持局部清洁。
2.避免不洁性生活
固定性伴侣,避免多个性伴侣,因为多个性伴侣会增加感染各种病菌的风险,包括霉菌等。不洁性生活可能会直接导致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所以要保持单一、健康的性生活关系。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
孕妇由于体内激素变化,阴道环境易发生改变,更容易患霉菌性阴道炎。孕妇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清洗外阴时要更加轻柔,避免过度刺激。同时,要定期进行产检,关注阴道健康状况。如果出现外阴瘙痒、白带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因为孕妇用药需要特别谨慎,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方法进行治疗和预防。
2.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含糖量高,有利于霉菌生长繁殖,所以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霉菌性阴道炎。这类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要加强个人卫生护理,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定期检查阴道情况,一旦发现霉菌感染迹象,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3.儿童
儿童霉菌性阴道炎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出现外阴瘙痒、分泌物增多等情况,也要考虑霉菌性阴道炎的可能。儿童霉菌性阴道炎多与卫生习惯不良有关,比如不注意外阴清洁、穿开裆裤时外阴易接触细菌等。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清洗外阴,穿棉质、宽松的内裤,避免让儿童接触可能被霉菌污染的物品,如公共浴池、毛巾等。如果儿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带其就医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