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性咽炎是慢性咽炎的一种,病因有局部因素(如急性咽炎反复发作、鼻腔鼻窦慢性炎症、长期烟酒过度)和全身因素(如过敏、消化不良、呼吸道慢性炎症),临床表现有咽部异物感、不适感及淋巴滤泡增生,诊断靠病史采集和咽部检查,治疗需去除病因和局部治疗,预防要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增强体质。
一、病因
1.局部因素
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急性咽炎若没有得到彻底治疗,炎症反复刺激咽部黏膜,容易迁延发展为滤泡性咽炎。例如,儿童时期反复发生的急性咽炎,如果治疗不彻底,就可能增加患滤泡性咽炎的风险,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咽部组织比较娇嫩,炎症更易慢性化。
鼻腔、鼻窦的慢性炎症:鼻腔、鼻窦的炎症会使分泌物倒流至咽部,长期刺激咽部黏膜,引发滤泡性咽炎。比如,患有慢性鼻窦炎的患者,脓性分泌物不断流到咽部,持续刺激咽部,时间久了就容易导致咽部淋巴滤泡增生。
长期烟酒过度:长期大量吸烟、饮酒会对咽部黏膜造成损伤,削弱咽部的防御功能,从而诱发滤泡性咽炎。长期吸烟者,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害咽部的纤毛运动和黏膜的分泌功能,使咽部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和炎症刺激。
2.全身因素
过敏因素:过敏体质者接触过敏原后,如花粉、尘螨等,会引起咽部的过敏反应,导致淋巴滤泡增生。例如,在花粉季节,过敏体质的人群如果长时间待在户外,接触到大量花粉,就可能引发咽部的过敏炎症,进而发展为滤泡性咽炎。
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时,胃酸及胃内容物反流至咽部,刺激咽部黏膜,可导致滤泡性咽炎。尤其是一些有胃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更容易出现胃酸反流刺激咽部的情况。
呼吸道慢性炎症:如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慢性炎症,其炎症分泌物长期刺激咽部,也是滤泡性咽炎的诱因之一。长期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咳嗽时会带动咽部受到刺激,久而久之易引发滤泡性咽炎。
二、临床表现
1.咽部异物感:患者常感觉咽部有异物,咳之不出,咽之不下,这种异物感在晨起时可能更为明显。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都可能出现,例如女性患者可能在情绪波动较大时异物感会加重,而儿童可能表现为频繁清嗓。
2.咽部不适感:可伴有咽部瘙痒、灼热感、干燥感等。老年人由于咽部黏膜萎缩等原因,可能对这些不适感更为敏感,而儿童可能通过语言表达相对困难,更多表现为行为上的异常,如频繁吞咽等。
3.淋巴滤泡增生:在咽部检查时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咽后壁有散在的淋巴滤泡,有的甚至融合成片状。
三、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过程,包括是否有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史、鼻腔鼻窦疾病史、烟酒嗜好、过敏史、消化道疾病史等。对于儿童患者,还需了解其喂养情况、是否有呼吸道感染的频繁发生等。
2.咽部检查:通过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咽部,观察咽部黏膜的情况,重点查看淋巴滤泡的数量、大小、分布等。例如,电子喉镜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咽部的细微病变,对于准确判断滤泡性咽炎有重要作用。
四、治疗与预防
1.治疗
去除病因:积极治疗鼻腔、鼻窦、呼吸道等原发病。如果是过敏引起的,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果是消化不良导致的,需调整胃肠功能。
局部治疗: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含漱液等,清洁咽部,减轻炎症反应;也可采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方法去除增生的淋巴滤泡,但要注意适度,避免对咽部正常组织造成过度损伤。
2.预防
保持口腔清洁: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尤其是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对咽部的刺激。
避免刺激:戒烟限酒,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对于有过敏体质的人群,要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
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通过合理的运动增强体质,有助于预防滤泡性咽炎的发生。例如,儿童可以选择适合其年龄的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等;老年人可以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