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的发生与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感受外邪包括风寒、暑湿、湿热之邪侵袭引发腹泻;饮食所伤有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误食不洁之物导致腹泻;情志失调会因肝失疏泄横逆犯脾引起腹泻;脾胃虚弱包括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调养不当致脾胃运化失常而引发腹泻。
一、感受外邪
(一)风寒之邪
人体若不慎感受风寒之邪,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内犯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运化输布,进而引起腹泻。例如,在寒冷季节,若穿衣过少,或夜间睡眠时受凉,风寒之邪容易侵袭人体,引发腹泻,尤其常见于体质较弱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因为他们的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
(二)暑湿之邪
夏季气候炎热,若感受暑湿之邪,暑湿之邪困阻中焦,影响脾胃的升降功能,导致清浊不分,水湿下趋,从而出现腹泻。暑湿之邪引起的腹泻多发生在夏季,且常伴有发热、头身困重等症状。比如长时间处于高温潮湿环境中,人体容易受暑湿之邪侵扰而引发腹泻,对于儿童来说,夏季活动量大,若不注意防暑避湿,也较易出现因暑湿导致的腹泻情况。
(三)湿热之邪
外感湿热之邪,湿热之邪蕴结肠胃,导致肠道传导失常,出现腹泻。湿热泻往往表现为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等症状。在南方湿热较重的地区,或在湿热季节,人们若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等易生湿热之物,再加上外感湿热之邪,就容易引发湿热型腹泻,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但体质偏颇者更易受其影响,如平素嗜食辛辣、体内有湿热内蕴倾向的人。
二、饮食所伤
(一)暴饮暴食
短时间内进食大量食物,超过了脾胃的运化能力,导致食物停滞不化,脾胃升降失调,引起腹泻。例如,节日期间或聚餐时,有些人暴饮暴食,容易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尤其是那些饮食习惯不规律、进食速度快的人,儿童若过度进食也较易因暴饮暴食出现腹泻情况。
(二)过食肥甘厚味
长期过食肥甘厚味之品,会加重脾胃的运化负担,导致湿浊内生,蕴而化热,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引发腹泻。肥甘厚味易生湿生热,损伤脾胃,比如一些喜欢吃油炸、甜食等肥甘厚味食物的人,容易出现脾胃功能失调,进而发生腹泻。不同年龄人群中,有不良饮食习惯者更易受此影响,老年人若长期饮食不注意,过食肥甘厚味,也可能出现因饮食所伤导致的腹泻。
(三)误食不洁之物
食用了被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污染的食物,邪气侵犯肠胃,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引起腹泻。误食不洁之物后,肠胃受到外邪侵扰,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其在饮食卫生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卫生习惯,相对更易因误食不洁之物而发生腹泻。
三、情志失调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志不舒,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肝失疏泄则横逆犯脾,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引起腹泻,这种情况也被称为“肝脾不和”型腹泻。例如,一些工作压力大的人群,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容易出现情志失调,进而引发腹泻,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均可发生,女性相对可能更易受情志因素影响,而长期的精神压力对各年龄段人群的脾胃功能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四、脾胃虚弱
(一)先天禀赋不足
部分人群由于先天脾胃功能较弱,脾胃运化能力低下,水谷精微运化失常,容易出现腹泻。尤其在儿童中较为常见,若母亲在孕期身体状况不佳,或儿童本身先天体质虚弱,脾胃功能不完善,就容易因脾胃虚弱而发生腹泻,且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需要通过后天的调理来改善脾胃功能。
(二)后天调养不当
长期的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久病耗伤等因素,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运化无力,从而引起腹泻。比如一些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的人群,过度劳累易损伤脾胃,再加上饮食不规律,就容易出现脾胃虚弱性腹泻。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脾胃功能逐渐衰退,若后天调养不当,也易发生脾胃虚弱导致的腹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