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扁桃体肥大多发生于儿童由炎症反复刺激或变态反应致病理性增生肥大,局部有呼吸道相关及咽喉全身表现且不同年龄有差异,诊断靠间接或电子鼻咽镜等体格检查及鼻咽侧位X线片等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保守及手术指征方式,儿童患者治疗中家长需关注相关情况,伴有基础疾病患者手术前后有相应评估管理要求。
一、定义与病因
咽扁桃体肥大是指咽扁桃体(腺样体)因炎症反复刺激发生病理性增生肥大,多发生于儿童。其病因主要包括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如反复的鼻炎、鼻窦炎、咽炎等,炎症长期刺激咽扁桃体淋巴组织,导致其增生肥大;变态反应也是重要因素,过敏体质患儿接触过敏原后,咽扁桃体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进而肥大。
二、临床表现细分
(一)局部表现
1.呼吸道相关:儿童患者因咽扁桃体肥大堵塞后鼻孔,出现鼻塞、流涕,长期鼻塞致患儿张口呼吸,影响颌面骨发育,随年龄增长可形成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颌骨变长、硬腭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等;咽扁桃体肥大堵塞咽鼓管咽口时,可引起耳闷、听力下降,甚至分泌性中耳炎。
2.咽喉及全身:患儿可感咽喉不适,有异物感、刺激性咳嗽;因长期张口呼吸、睡眠时缺氧,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还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夜惊、磨牙、遗尿等全身表现。
(二)不同年龄表现差异
婴幼儿期咽扁桃体肥大可能仅表现为呼吸声粗重;学龄前期儿童除上述局部症状外,开始出现因鼻塞张口呼吸带来的面部发育潜在影响;学龄期儿童则更易出现因腺样体面容导致的心理压力等问题。
三、诊断要点
(一)体格检查
1.间接或电子鼻咽镜检查:可见鼻咽部有橘瓣样淋巴组织团块,堵塞后鼻孔,表面可能有分泌物附着。
2.触诊:对于部分患儿,可通过触诊了解咽扁桃体大小,但准确性相对较低。
(二)影像学检查
1.鼻咽侧位X线片:测量腺样体厚度与鼻咽腔宽度比值,比值≥0.6提示腺样体肥大,该检查简便易行,但分辨率有限。
2.鼻窦CT:能清晰显示腺样体的具体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结构如咽鼓管、鼻腔等的关系,是诊断腺样体肥大的重要依据,可精确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四、治疗策略
(一)保守治疗适用情况及措施
适用于症状较轻、腺样体肥大程度较轻且无明显并发症的患儿。包括加强营养,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积极预防感冒,注意保暖,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频次;对于过敏体质患儿,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必要时进行抗过敏治疗,从根源上减少咽扁桃体炎症刺激。
(二)手术治疗指征及方式
1.手术指征:当保守治疗无效,患儿出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表现为夜间睡眠打鼾、呼吸暂停、白天嗜睡等;出现明显腺样体面容;或因咽扁桃体肥大导致反复分泌性中耳炎、听力下降等情况时,需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目前主要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借助鼻内镜的高清视野,精准切除增生的腺样体组织,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能有效缓解患儿的相关症状。
五、特殊人群护理与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在治疗过程中,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的身高、智力发育等情况。保守治疗期间要严格遵循医嘱,按时用药、定期复诊;手术治疗后,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预防伤口感染,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腺样体创面出血等并发症,饮食上短期内宜进食温凉、细软的食物,减少对咽部的刺激。
(二)伴有基础疾病患者
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手术前需进行全面的心血管评估,确保患儿能耐受手术;对于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的患儿,要在控制哮喘病情稳定的基础上考虑手术,围手术期要加强呼吸管理,预防哮喘发作加重。对于成年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需在内科医生协同下,将基础疾病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再根据咽扁桃体肥大情况决定治疗方案,手术前后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指标,避免因手术等应激情况导致基础疾病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