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需从多方面护理,包括隔离防护,患者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左右,照顾者注意个人卫生;病情观察,关注体温、精神、疱疹等情况;饮食护理,提供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量多次进食;口腔护理,保持清洁,必要时用止痛药物;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干燥,处理疱疹;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婴幼儿要细致护理,孕妇感染需及时就医监测,免疫力低下人群病情可能较重需更积极治疗。
一、隔离与防护
1.隔离措施: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患者需隔离治疗,一般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左右。这是因为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飞沫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隔离可以有效避免病毒传播给他人,尤其是儿童群体,他们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被感染。对于家庭中有手足口病患儿的情况,要将患儿与健康儿童分开居住,使用单独的餐具、毛巾等物品。
2.个人防护:照顾患儿的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在接触患儿的分泌物、疱疹液等时,最好佩戴手套等防护用品。
二、病情观察
1.一般症状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精神状态、食欲等情况。手足口病患儿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但也有少数患儿会出现高热。如果患儿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或者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表现,可能提示病情较重,需要及时就医。例如,持续高热可能会对患儿的神经系统等造成不良影响,精神状态的改变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信号。
2.疱疹观察:留意患儿口腔、手足、臀部等部位疱疹的变化情况,如疱疹是否破溃、有无新疱疹出现等。如果疱疹出现感染迹象,如周围皮肤红肿、有脓性分泌物等,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三、饮食护理
1.饮食选择:给患儿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软饭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坚硬的食物,以免刺激口腔疱疹,引起疼痛。因为口腔内的疱疹会使患儿进食时感到疼痛,所以选择柔软、温和的食物有助于患儿进食,保证营养摄入。对于发热的患儿,要适当增加水分摄入,如多喝温开水、果汁等,以防止脱水。
2.进食方式:鼓励患儿少量多次进食,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如果患儿口腔疱疹疼痛明显,可将食物适当冷却后再给患儿食用,减少对疱疹的刺激。
四、口腔护理
1.口腔清洁: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饭后用温水漱口,年龄较小的患儿可以用棉签蘸取温水轻轻擦拭口腔。这有助于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分泌物,减少细菌滋生,预防口腔感染。对于口腔疱疹较多的患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口腔黏膜保护剂或喷雾剂等,但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使用的产品。
2.缓解疼痛:如果患儿口腔疱疹疼痛影响进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局部止痛药物,但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的相关要求和儿童的年龄等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五、皮肤护理
1.皮肤清洁: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勤换衣物,衣物要柔软舒适。对于手足部位的疱疹,要避免患儿抓挠,防止疱疹破溃感染。可以用温水轻轻清洗皮肤,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2.疱疹处理:如果疱疹破溃,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碘伏等进行局部消毒处理,然后保持局部干燥。对于臀部的疱疹,要注意及时清理大小便,避免粪便污染疱疹部位。
六、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手足口病的抵抗力更弱,家长要格外关注其病情变化。在护理过程中要更加细致,严格按照上述的隔离、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等要求进行护理。例如,婴幼儿的口腔疱疹可能会影响吸吮,要注意保证其营养摄入,必要时可以通过鼻饲等方式补充营养,但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2.孕妇:孕妇如果感染手足口病,可能会对自身和胎儿造成一定影响。孕妇感染后要及时就医,密切监测自身和胎儿的情况。由于孕妇的特殊身体状况,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更加谨慎,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
3.免疫力低下人群:本身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或成人如果感染手足口病,病情可能会相对较重,需要更加密切的观察和更积极的治疗。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隔离和治疗,加强支持治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