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可引发运动功能障碍(肢体瘫痪、肌肉萎缩、运动协调障碍)、认知障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失语症、构音障碍)、吞咽障碍(吞咽困难、流涎)、感觉障碍(偏身感觉减退、感觉过敏)、二便障碍(尿失禁、便秘),不同障碍有其相应成因及相关影响因素,如年龄、基础疾病、生活方式等会影响各障碍的恢复及表现。
肌肉萎缩:长期肢体不活动会引起肌肉废用性萎缩,表现为肌肉体积变小、力量减弱。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可能会影响肌肉的营养供应,加重肌肉萎缩的进程,需要在康复过程中特别关注血糖控制以辅助肌肉恢复。
运动协调障碍:出现平衡失调、步态异常等情况,患者走路时可能摇摇晃晃、容易跌倒。这与脑部负责协调运动的神经结构受损有关,在生活方式方面,若患者原本有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会不利于运动协调功能的恢复,需要劝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认知障碍
记忆力减退:表现为对近期发生的事情遗忘明显,如忘记刚说过的话、刚做过的事等。认知功能受损的程度与中风病变累及的脑区相关,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性认知衰退基础,中风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这种记忆力减退的情况。
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长时间专注于某件事情,在学习或日常活动中容易分散注意力。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控制不稳定时,脑部供血会受到影响,可能会加重认知障碍中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所以这类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压。
执行功能障碍:比如难以完成复杂的任务,像不能合理规划日常的穿衣、洗漱等活动流程。这与大脑负责执行功能的区域受损有关,在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有长期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积累,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会增加执行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语言障碍
失语症:包括运动性失语(能理解他人语言,但自己不能流利表达)、感觉性失语(能流利说话,但内容无意义,也不能理解他人语言)、命名性失语(能说出物品用途,但叫不出名称)等。语言中枢受损是导致失语症的原因,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影响脑部血液供应,不利于语言功能的恢复,应劝导患者戒烟。
构音障碍:表现为发音不清、说话费力,是由于支配发音器官的肌肉运动不协调或神经功能受损引起。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可能会因为心脏功能不佳导致脑部供血相对不足,进而影响构音障碍的恢复,需要关注心脏功能的维护。
吞咽障碍
吞咽困难:进食时容易出现呛咳、食物滞留于咽部等情况,严重时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吞咽功能的恢复与脑部吞咽中枢及相关神经肌肉的功能恢复有关,对于老年患者,吞咽反射相对较弱,发生吞咽障碍后更易出现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需要特别注意饮食的调整,如将食物调成合适的黏稠度等。
流涎:唾液不能正常吞咽而不自觉流出,这会影响患者的口腔卫生和社交生活。流涎的情况与吞咽障碍的程度相关,若患者同时存在口腔感染等情况,会加重流涎带来的不良影响,需要保持口腔清洁。
感觉障碍
偏身感觉减退:一侧身体的痛觉、温度觉、触觉等感觉减退或消失,患者可能感觉不到肢体的位置等。感觉障碍的恢复与神经的修复有关,对于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史的患者,中风后感觉障碍可能会更加复杂,需要综合考虑糖尿病对神经的影响来进行康复治疗。
感觉过敏:对原本正常强度的刺激产生过强的感觉,如轻微的触摸就感觉疼痛难忍。这是感觉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在生活方式方面,若患者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可能会加重感觉过敏的症状,需要帮助患者缓解精神压力。
二便障碍
尿失禁: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分为真性尿失禁(膀胱失去控制排尿能力)、假性尿失禁(膀胱过度充盈后溢出尿液)等。尿失禁与脑部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受损有关,对于老年女性患者,由于盆底肌相对松弛等因素,尿失禁的恢复可能相对更困难,需要加强盆底肌训练等康复措施。
便秘:排便困难、大便干结,长期便秘会增加腹压,不利于身体恢复。便秘的发生与胃肠蠕动减慢等有关,对于有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便秘,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