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鼻息肉是鼻腔鼻窦黏膜常见慢性疾病,病因与感染、过敏、遗传相关,有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通过鼻内镜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分药物和手术,治疗后要定期随访、避过敏原、增强免疫力,治疗康复需考虑儿童生长发育特殊性及心理等方面。
一、儿童鼻息肉的定义与可能病因
儿童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常见慢性疾病,表现为鼻腔内表面光滑、灰白色、淡黄色或淡红色的荔枝肉样新生物。其可能病因与多种因素相关,例如感染因素,上呼吸道感染等感染可能引发鼻腔鼻窦黏膜的炎症反应,长期炎症刺激使得黏膜水肿、增生,进而形成息肉;过敏因素也较为常见,儿童若属于过敏体质,接触过敏原后,如花粉、尘螨等,会引起鼻腔黏膜的变态反应,导致鼻息肉的发生;此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在儿童鼻息肉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鼻息肉病史,儿童患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二、儿童鼻息肉的常见症状
1.鼻塞:是儿童鼻息肉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随着息肉的逐渐增大,鼻塞会进行性加重,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等情况。这是因为息肉占据了鼻腔空间,阻碍了空气的正常流通。
2.流涕:可出现流涕症状,多为清水样涕或黏脓涕,这是由于鼻息肉刺激鼻腔黏膜,导致分泌物增多。
3.嗅觉减退:如果息肉影响到嗅觉区域,儿童可能会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的情况,这会影响儿童对气味的感知,进而可能对其饮食等产生一定影响。
三、儿童鼻息肉的诊断方法
1.鼻内镜检查:这是诊断儿童鼻息肉的重要方法,通过鼻内镜可以直接观察到鼻腔内息肉的大小、形态、部位等情况,能够清晰地看到息肉是否累及鼻窦等部位。
2.影像学检查:如鼻窦CT检查,可了解鼻窦内息肉的范围以及是否伴有鼻窦炎等情况,有助于全面评估病情,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四、儿童鼻息肉的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儿童鼻息肉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如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可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缩小息肉体积。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相对全身用药安全性较高,但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
抗过敏药物:如果考虑与过敏因素相关,可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等,有助于减轻过敏引起的鼻腔黏膜变态反应,从而缓解鼻息肉相关症状。
2.手术治疗:如果儿童鼻息肉较大,严重影响呼吸、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等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术,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医生会通过鼻内镜精准地切除息肉组织。但手术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且术后需要密切随访,因为儿童鼻息肉有一定的复发可能性。
五、儿童鼻息肉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1.定期随访:术后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一般术后短期内需要频繁随访,观察鼻腔恢复情况以及是否有息肉复发等情况。医生会根据随访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可能会继续使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等药物来预防复发。
2.避免过敏原:对于过敏体质的儿童,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减少尘螨滋生;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可佩戴口罩等。
3.增强免疫力:让儿童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降低鼻息肉复发的风险。例如保证儿童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饮食中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根据儿童年龄适当进行适合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六、特殊人群(儿童)在鼻息肉治疗及康复中的特殊考量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鼻息肉时需要充分考虑其特殊性。在药物选择上,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对于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使用,要严格按照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在术后护理中,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因为手术可能会给儿童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家长和医护人员要给予儿童足够的关心和安抚,帮助儿童顺利度过康复期。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术后的恢复情况,如鼻腔通气情况、有无出血等异常表现,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