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性迟发性脑病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经假愈期出现多种神经系统表现的迟发并发症,发病机制与血管因素、神经细胞损伤有关,有相应临床表现,可通过病史、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需通过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早期积极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来预防,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有特殊注意事项。
发病机制
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血管因素: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导致脑缺氧。同时,一氧化碳还可引起脑内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导致脑血管痉挛、缺血,进一步加重脑缺氧和脑损伤。例如,研究发现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脑内血管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影响脑的血液供应。
神经细胞损伤:一氧化碳中毒可导致神经细胞内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受抑制,能量代谢障碍,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有研究通过细胞实验证实,一氧化碳暴露会引起神经细胞的凋亡等一系列损伤反应。
临床表现
1.精神意识障碍: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定向力障碍等,严重者可出现木僵、痴呆状态等。例如,部分患者会出现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丧失,生活不能自理。
2.锥体外系神经障碍:主要表现为震颤麻痹综合征,如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等。患者可出现肢体不自主的震颤,活动时肢体僵硬,运动减少。
3.锥体系神经损害:可出现偏瘫、病理反射阳性、腱反射亢进等表现。比如,患者可能出现一侧肢体无力、行走困难,病理征检查呈阳性。
4.大脑皮质局灶性功能障碍:可表现为失明、失语、癫痫发作等。例如,部分患者会突然出现失明,或者出现言语表达和理解障碍,以及癫痫大发作等情况。
5.脑神经及周围神经损害:可出现视神经萎缩、听神经损害、周围神经病变等。如患者可能出现视力逐渐下降,听力减退,四肢麻木、疼痛等周围神经受损的表现。
诊断依据
1.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史:明确的一氧化碳接触史是重要的诊断前提,如在密闭空间中有一氧化碳泄漏等情况。
2.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恢复后经过假愈期出现上述神经系统相关的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头颅CT/MRI:可见双侧苍白球等部位对称性低密度或异常信号改变,对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例如,头颅MRI在早期可能发现脑内有缺血、脱髓鞘等改变。
脑电图:可出现异常脑电活动,如慢波增多等,有助于辅助诊断。
预防措施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煤气、天然气等燃料时要保证通风良好,定期检查燃气设备是否泄漏。例如,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等设备可以及时发现一氧化碳泄漏情况。对于有燃煤取暖的家庭,要确保烟囱通畅,避免一氧化碳积聚。
早期积极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尽早接受高压氧等治疗,以减少迟发性脑病的发生风险。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血液中物理溶解氧含量,改善脑缺氧状态,促进碳氧血红蛋白解离,加速一氧化碳排出。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对一氧化碳中毒更为敏感,且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性迟发性脑病的风险更高。儿童若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家长应立即将儿童转移至通风良好处,并尽快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神经系统症状,因为儿童可能在急性中毒恢复后更容易出现迟发性的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且儿童在治疗时对药物等的耐受性与成人不同,需谨慎选择治疗方案。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更易出现迟发性脑病。老年人在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要更加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如高压氧治疗时要注意老年人的身体耐受情况等。
有基础疾病人群: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更易诱发一氧化碳中毒性迟发性脑病,且病情可能更为严重。这类患者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要加强监护,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警惕迟发性脑病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与一氧化碳中毒性迟发性脑病治疗的相互影响,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