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扁桃体肥大多由反复炎症刺激等引起,病因有感染(反复扁桃体炎、邻近器官炎症蔓延)、过敏等;临床表现有局部呼吸不畅、吞咽困难、言语含糊及全身反复发热、精神萎靡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保守(针对病因、局部护理)和手术(保守无效且影响生活时);婴幼儿和大龄儿童需不同注意事项,婴幼儿要密切观察,大龄儿童要养成良好习惯、增强体质降低风险。
一、病因方面
1.感染因素
反复的扁桃体炎:儿童时期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例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引起扁桃体炎的常见致病菌之一,当儿童患扁桃体炎后,如果治疗不彻底或身体抵抗力下降时,炎症就容易反复发作,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导致扁桃体组织增生、肥大。像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也可导致扁桃体明显肿大。一般来说,3-10岁的儿童是扁桃体炎的高发人群,因为这个阶段扁桃体处于活跃的免疫状态。
邻近器官的炎症蔓延:如鼻腔、鼻窦的炎症,炎症可蔓延至扁桃体,引发扁桃体的继发性炎症,进而导致扁桃体肥大。例如,儿童患有鼻窦炎时,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扁桃体,长期下来会促使扁桃体肥大。
2.过敏因素
部分儿童属于过敏体质,接触过敏原后,如花粉、尘螨、某些食物等,会引起扁桃体的过敏反应,导致扁桃体组织水肿、增生,从而出现肥大。过敏引起的扁桃体肥大可能同时伴有其他过敏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皮肤瘙痒等。
二、临床表现方面
1.局部症状
呼吸不畅:轻度的扁桃体肥大可能仅引起呼吸时稍有不畅,而严重的扁桃体肥大可堵塞后鼻孔和咽腔,导致儿童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甚至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长期张口呼吸可能会影响儿童的面部发育,出现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等。
吞咽困难:扁桃体过度肥大时,会影响儿童的吞咽功能,导致吞咽时有异物感,进食时可能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尤其是在吞咽较硬的食物时更为明显。
言语含糊:由于扁桃体肥大堵塞咽部,儿童说话时可能会出现鼻音过重、言语含糊不清的现象。
2.全身症状
反复发热:如果扁桃体肥大是由反复的炎症引起,儿童可能会出现反复发热的情况,体温可高达38.5℃以上,且发热持续时间可能较长。
精神萎靡:长期的扁桃体肥大导致呼吸不畅、睡眠质量下降等,会使儿童精神状态不佳,出现精神萎靡、乏力等表现,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生活。
三、诊断方面
1.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直接观察口腔,可看到扁桃体的大小。一般将扁桃体肥大分为三度:Ⅰ度肥大时扁桃体不超过腭舌弓和腭咽弓;Ⅱ度肥大时扁桃体超过腭咽弓,但未达到咽后壁中线;Ⅲ度肥大时扁桃体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
2.影像学检查
必要时可进行鼻咽侧位X线片或颈部CT检查,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扁桃体肥大的程度以及是否伴有腺样体肥大等情况,对于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四、治疗方面
1.保守治疗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感染引起的扁桃体肥大,需要积极控制感染。如果是过敏因素导致,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例如,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局部护理:让儿童注意口腔卫生,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滋生。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漱口,有助于减轻扁桃体的炎症反应。
2.手术治疗
当扁桃体肥大导致严重的呼吸不畅、睡眠障碍、反复发热等情况,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手术一般适用于年龄在4岁以上,且扁桃体肥大影响生活质量的儿童。但手术也有一定的风险,如出血、感染等,在手术前需要对儿童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幼儿时期的小孩,由于其免疫系统和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扁桃体肥大时更需要密切观察。如果出现呼吸急促、喂养困难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在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和感染源。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要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增强体质,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从而降低扁桃体肥大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