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缺血性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TIA多突然起病、症状短,脑梗死多安静或睡眠中发病、症状达峰快;出血性包括脑出血,多活动中起病、进展快,不同部位脑血管病有相应不同症状,特殊人群脑血管病症状有特点,有基础病史人群风险高需积极预防且及时就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一般症状:多突然起病,症状持续时间短,通常数分钟至数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常见症状有单眼一过性黑矇、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利等。例如,患者可能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持物掉落,行走不稳,但经过休息或治疗后可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其发生与脑血管短暂缺血有关,可能是由于血管狭窄等原因导致局部脑血流暂时中断,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血流恢复后迅速缓解。
不同血管受累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为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可伴有对侧面部轻瘫,优势半球受累时可出现失语症,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及空间构象障碍等。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有眩晕、平衡失调,多伴有耳鸣,也可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复视、共济失调、交叉性瘫痪等。如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伴有视物旋转,同时伴有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等。
脑梗死:
一般症状:多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部分患者发病前有TIA前驱症状。症状常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常见症状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头痛、呕吐等。例如,大脑中动脉闭塞可导致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受累出现失语。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血管闭塞后,相应脑组织缺血、缺氧,发生坏死或软化,导致神经功能缺损。
不同部位脑梗死表现:
大脑半球梗死:
额叶梗死:可出现偏瘫、运动性失语、精神症状等。如患者可能表现为情感淡漠、反应迟钝,或出现强握反射等。
颞叶梗死:可出现感觉性失语、精神症状、对侧同向性偏盲等。
顶叶梗死:可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失用、结构性失用等。
脑干梗死:
脑桥梗死:可出现交叉性瘫痪,即病灶侧cranialnervepalsy(如面神经、展神经等麻痹)和对侧肢体瘫痪,还可出现眼球运动障碍、眩晕、呕吐等。
中脑梗死:可出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肢体偏瘫等。
延髓梗死:可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交叉性感觉障碍、呼吸循环障碍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
脑出血:
一般症状:多在活动中起病,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头痛、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血压通常明显升高。例如,患者可能在情绪激动或用力活动时突然出现头痛,随即出现呕吐,很快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其发病机制是脑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实质内,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神经功能缺损。
不同部位脑出血表现:
基底节区出血:是最常见的脑出血部位,可分为壳核出血、丘脑出血等。壳核出血表现为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出血可有失语;丘脑出血除上述症状外,可出现偏身感觉障碍更为明显,可伴有眼部症状,如瞳孔缩小、眼球上视障碍等。
脑叶出血:常见症状有头痛、呕吐、癫痫发作、精神症状等,不同脑叶出血表现不同,如额叶出血可有偏瘫、精神症状,颞叶出血可有失语、精神症状等。
脑干出血:病情多较凶险,脑桥出血可出现突然昏迷、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四肢瘫痪、呼吸困难等;中脑出血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延髓出血罕见,可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等。
小脑出血:多表现为突然起病的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一侧肢体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病情严重时可因压迫脑干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脑血管病症状可能不典型,需更加警惕。儿童脑血管病相对少见,但也可出现,如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导致的脑出血等,症状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更需仔细评估。女性在某些特殊时期,如孕期、产褥期等,脑血管病发生情况有其特点,需关注相关症状。有基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的人群,发生脑血管病的风险较高,其症状可能因基础病的存在而有所不同,且更应积极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一旦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