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全身体检包括一般检查(测身高体重看生长发育)、体格检查(查头部、眼部、耳部、鼻部、口腔、颈部、胸部、腹部、四肢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微量元素检测等)、影像学检查(胸片、骨龄片等),项目因年龄、健康状况等而异,特殊人群检查项目有调整,各检查项目可反映相应身体状况。
体格检查
头部:检查头颅大小、囟门闭合情况、头皮有无异常等。囟门的闭合时间有一定规律,前囟一般在1-1.5岁闭合,后囟在出生后6-8周闭合,囟门的异常情况可能提示某些疾病,如囟门迟闭可能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眼部:检查视力、眼球外观、结膜、角膜等。儿童视力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发育水平,3岁儿童视力约为0.5-0.6,5岁儿童视力可达0.8以上,通过视力检查可早期发现视力问题,如近视、远视、散光等。同时观察有无眼位异常、眼部炎症等情况。
耳部:检查外耳道、鼓膜、听力等。可通过观察外耳道有无分泌物、红肿,用简易听力测试初步了解儿童听力情况,如对声音的反应等,耳部疾病可能影响儿童的听力发育,进而影响语言等能力的发展。
鼻部:检查鼻腔通气情况、有无鼻塞、流涕、鼻腔黏膜有无异常等。儿童鼻部疾病可能导致鼻塞,影响呼吸和睡眠,长期鼻塞还可能引起腺样体肥大等问题。
口腔:检查牙齿萌出情况、龋齿、口腔黏膜、咽部等。牙齿的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等有关,龋齿是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口腔黏膜的情况可反映儿童的营养状态和有无感染等,咽部检查可发现有无扁桃体肿大等情况。
颈部:检查颈部有无包块、甲状腺大小、气管位置等。颈部包块可能是淋巴结肿大或其他占位性病变,甲状腺大小异常可能提示甲状腺疾病。
胸部:检查胸廓形态、心肺听诊等。胸廓形态异常可能见于佝偻病等疾病,心肺听诊可初步了解心肺的基本状况,如心率、心律、呼吸音是否正常等。
腹部:检查腹部外形、肝脾大小、有无压痛等。通过触诊了解腹部脏器的情况,肝脾肿大可能提示某些全身性疾病或脏器本身的病变。
四肢:检查四肢的形态、活动度、关节等。观察有无肢体畸形、活动障碍等情况,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可通过四肢检查早期发现。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了解儿童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的数量和形态变化。血红蛋白降低提示贫血,白细胞升高可能提示感染等情况,血小板异常可能与出血性疾病等有关。例如,儿童正常血红蛋白值在不同年龄阶段有所不同,6个月-6岁儿童血红蛋白低于110g/L可诊断为贫血。
尿常规:检查尿液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有无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等。可反映泌尿系统的情况,如尿路感染时尿常规可发现白细胞增多、红细胞等异常,肾脏疾病也可能在尿常规中有所体现。
肝功能: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可了解肝脏的功能状况。肝功能异常可能提示肝脏受到损伤,如肝炎等疾病,不同年龄儿童的肝功能正常参考值有差异。
肾功能:主要检查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等。肾功能异常可能与肾脏疾病、脱水等多种因素有关。
微量元素检测:一般检测锌、铁、钙等微量元素的水平。例如,锌缺乏可能导致儿童食欲减退、生长发育迟缓;铁缺乏可引起贫血;钙缺乏可能与佝偻病等有关,但微量元素检测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不能单凭一次检测结果就诊断疾病。
影像学检查
胸片:可观察肺部的形态、结构,了解有无肺部炎症、结核、占位性病变等情况。对于有咳嗽、发热等呼吸道症状的儿童,胸片检查有助于明确肺部病变。
骨龄片:通过拍摄手部及腕部的X线片来判断骨龄,了解儿童的骨骼发育成熟程度,可辅助评估生长发育情况,预测最终身高。不同年龄儿童的骨龄有相应的标准,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异可反映生长发育的速度和方向。
儿童全身体检的项目会根据儿童的年龄、健康状况等有所不同,在进行体检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检查项目选择。同时,在体检过程中要关注儿童的情绪和配合情况,以确保体检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特殊人群如早产儿、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儿童等,体检项目可能会有所调整,需要更加细致和全面地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及时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