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看是否性早熟可挂儿科或小儿内分泌科,需进行体格检查(测身高体重、查第二性征)、实验室检查(性激素水平测定、骨龄测定)、影像学检查(盆腔B超、睾丸B超、头颅MRI),家长发现儿童第二性征过早出现等异常应及时带其就诊并配合检查,让儿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一、儿童看是否性早熟应挂的科室
儿童看是否性早熟一般可以挂儿科或小儿内分泌科。
二、相关检查项目及意义
(一)体格检查
1.身高、体重测量
意义:性早熟儿童往往身高增长加速,但骨龄提前,最终可能影响成年身高。通过定期测量身高、体重并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标准值比较,能初步判断生长发育是否异常。例如,若儿童身高明显高于同年龄正常儿童,但骨龄已超过实际年龄较多,需警惕性早熟可能。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身高、体重标准不同,医生会依据儿童具体年龄来评估其生长发育情况。
2.第二性征检查
意义:观察儿童第二性征发育情况是判断性早熟的重要依据。女孩可能出现乳房发育、阴毛和腋毛生长、外生殖器改变、月经来潮等;男孩可能出现睾丸和阴茎增大、阴毛生长、变声、出现胡须等。例如,女孩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男孩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等第二性征,需高度怀疑性早熟。
性别因素:男孩和女孩第二性征发育的表现不同,医生会根据儿童性别分别进行针对性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1.性激素水平测定
意义:检测血清中促性腺激素、性激素水平对诊断性早熟有重要价值。女孩可检测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等;男孩可检测睾酮、LH、FSH等。一般来说,真性性早熟患儿的性激素水平会升高,且存在青春期的激素波动特点,如LH、FSH呈脉冲式分泌,而假性性早熟患儿的性激素水平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但无青春期的脉冲式分泌特点。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儿童的性激素正常范围不同,医生会结合儿童年龄来判断性激素水平是否异常。例如,幼儿期儿童的性激素水平本应处于较低水平,若明显高于正常幼儿水平则需关注。
2.骨龄测定
意义:通过拍摄左手腕部X线片来测定骨龄。骨龄可以反映儿童的生长发育成熟程度,性早熟儿童由于性激素提前分泌,会导致骨龄提前于实际年龄。例如,实际年龄8岁的儿童,骨龄达到10岁甚至更大,提示骨龄进展加速,可能影响成年身高。
病史因素:若儿童有相关疾病史,如脑部肿瘤等,可能影响骨龄发育,医生会结合病史综合判断。
(三)影像学检查
1.盆腔B超检查(针对女孩)
意义:观察女孩子宫、卵巢的大小、形态及卵泡情况。真性性早熟女孩的子宫、卵巢会增大,卵巢内可见多个卵泡发育;假性性早熟女孩的子宫、卵巢可能无明显增大或仅有轻度增大。例如,女孩B超显示子宫长径>3.5cm,卵巢内可见直径>4mm的卵泡,则提示可能存在性发育相关改变。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女孩的子宫、卵巢正常大小不同,医生会依据儿童年龄来评估盆腔B超结果。
2.睾丸B超检查(针对男孩)
意义:了解男孩睾丸、附睾的情况。真性性早熟男孩的睾丸容积会增大,如睾丸容积>4ml提示睾丸已进入青春发育状态;假性性早熟男孩的睾丸可能无明显增大或仅有轻度增大。例如,男孩睾丸容积达到6ml以上且有增大趋势,需进一步排查性早熟原因。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男孩的睾丸正常容积不同,医生会根据儿童年龄来判断睾丸B超结果是否异常。
3.头颅MRI检查
意义:排查颅内是否有病变,如垂体肿瘤等。因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控中枢在脑部,若颅内有病变可能影响性激素的分泌调节,导致性早熟。例如,当怀疑有中枢性性早熟时,头颅MRI检查可帮助发现是否存在垂体瘤等颅内病变。
病史因素:若儿童伴有头痛、呕吐、视力改变等症状,或有神经系统疾病史等,医生会更倾向于进行头颅MRI检查来排查病因。
三、温馨提示
对于儿童性早熟的排查,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儿童第二性征过早出现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带儿童到儿科或小儿内分泌科就诊。在检查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提供儿童准确的病史等信息。同时,要注意让儿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含有过多性激素的环境因素等,以保障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