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做腺样体肥大手术需综合多方面评估,其手术适应证包括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反复中耳炎、反复鼻-鼻窦炎等情况,禁忌证有急性感染期、出血性疾病、全身性疾病未控制等,手术方式有腺样体刮除术和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术后要注意出血观察、疼痛管理、饮食护理、呼吸道管理等,不同年龄患儿手术有特殊性,需综合评估病情等多因素,把握适应证禁忌证,选合适术式并做好术后护理以确保安全有效。
一、手术适应证
1.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腺样体肥大导致儿童出现严重的睡眠打鼾、呼吸暂停等情况,影响夜间睡眠质量,进而影响生长发育、智力发育等。例如研究表明,腺样体肥大患儿长期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影响身高增长;还可能影响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功能。一般当腺样体堵塞后鼻孔≥2/3,且经过规范的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
2.反复中耳炎:腺样体肥大堵塞咽鼓管咽口,导致中耳负压、积液,引起反复中耳炎,经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影响听力时,可考虑手术。有研究发现,腺样体切除后,约80%-90%的患儿中耳炎症状得到改善。
3.反复鼻-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是引起儿童鼻-鼻窦炎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患儿出现长期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经规范的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效果仍不明显,且伴有腺样体肥大时,可考虑手术。
二、手术禁忌证
1.急性感染期:如患儿正处于感冒、扁桃体炎急性发作等感染期,此时手术可能导致感染扩散,应待感染控制后再考虑手术。一般感染控制后2-4周可考虑手术。
2.出血性疾病:患儿存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出血性疾病,手术中及术后容易出现大出血等并发症,此类患儿不宜行腺样体手术。
3.全身性疾病未控制:如先天性心脏病未得到有效控制、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等全身性疾病,手术耐受性差,一般不建议立即行腺样体手术,需先将全身性疾病控制到一定程度后再评估手术风险。
三、手术方式及特点
1.腺样体刮除术:传统的手术方式,使用腺样体刮匙将腺样体刮除。该手术方式操作相对简单,但对于一些肥大明显、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的腺样体,可能刮除不彻底。
2.腺样体切除术(内镜下):在鼻内镜下进行手术,视野清晰,能够更精准地切除腺样体,且手术创伤相对较小,出血少,术后恢复相对较快。鼻内镜下手术可以更好地观察腺样体与周围结构的关系,避免损伤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咽口等重要结构。
四、术后注意事项及恢复
1.术后出血观察:术后24小时内是出血的高发期,要密切观察患儿口腔内分泌物的颜色、量等,若发现有较多鲜血或血凝块,应及时告知医生。一般术后1-2天创面会形成白膜,这是正常现象,但若白膜脱落时可能会有少量出血,需注意观察。
2.疼痛管理:术后患儿可能会有咽痛,可通过适当冷敷颈部等方式缓解疼痛,对于年龄较大能配合的患儿,也可遵医嘱使用适当的止痛药物,但需注意药物的儿童适用性。
3.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可给予温凉的流质饮食,如牛奶、米汤等,避免过热、过硬的食物刺激创面。术后1-2天可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粥、面条等,1周左右可恢复正常饮食,但仍需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4.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儿咳嗽、咳痰,防止痰液堵塞呼吸道。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要密切观察呼吸情况,若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五、不同年龄患儿手术的特殊性
1.婴幼儿:婴幼儿腺样体肥大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婴幼儿的解剖结构相对稚嫩,手术操作更需精细。术后护理也更为关键,要特别注意维持患儿的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稳定,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2.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在手术前需要做好心理疏导,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术后要注意观察其语言发育、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因为睡眠质量改善后对其认知功能的恢复有重要影响。
3.学龄儿童:学龄儿童相对能够配合手术及术后的一些护理操作,但仍需关注其术后的学习适应情况,保证其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促进恢复。
总之,小孩做腺样体肥大手术需要综合评估患儿的病情、全身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做好术后的护理等工作,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