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前要完善相关检查、控制急性炎症、与医生充分沟通;手术后要注意体位与休息、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出血观察、疼痛管理;儿童患者要严格执行护理措施、注意休息,成年患者有基础疾病需控制病情、吸烟患者需术前戒烟。
一、手术前的注意事项
1.完善相关检查
血常规:了解患者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若白细胞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需待感染控制后再考虑手术;血小板过低则手术出血风险增加。例如,研究表明,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L时手术出血风险显著升高。
凝血功能检查:如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评估患者凝血状态,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术中、术后出血不止。
心电图、胸部X线等检查:对于成年患者,了解心肺功能情况,以评估手术耐受性;儿童患者也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检查,确保手术安全。
2.控制急性炎症
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期不宜立即手术,一般需等炎症消退2-3周后再考虑手术。因为急性炎症期手术,术中出血多,术后感染风险高。例如,有临床研究显示,急性发作期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较炎症控制后手术者高约30%。
若患者仍有咽痛、发热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控制炎症。
3.与医生充分沟通
患者需向医生详细告知自身健康状况,包括既往病史(如有无心脏病、高血压、出血性疾病等)、药物过敏史等。例如,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手术中需注意血压波动情况;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手术风险极大,需谨慎评估。
了解手术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及并发症等,包括术后疼痛、出血、感染、咽干等情况,确保对手术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二、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1.体位与休息
术后患者一般采取半卧位,有利于减轻咽部充血肿胀,减少出血,并促进分泌物引流。儿童患者需有人陪伴,防止其因不适而躁动。
术后需休息2周左右,避免剧烈运动。儿童活泼好动,家长需加强看护,防止其过度活动导致出血等并发症。
2.饮食护理
术后6小时可进冷流质饮食,如冰牛奶、冰淇淋等,可收缩血管,减轻局部充血水肿,起到止血作用。儿童患者食用冷流质时需注意温度适宜,避免过冷刺激胃肠道。
术后1-2天可进半流质饮食,如稀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过硬、过热、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创面引起出血。例如,过热食物可使血管扩张,增加出血风险;过硬食物可能摩擦创面导致出血。
鼓励患者进食,保证营养摄入,促进创面愈合。对于儿童患者,需根据其年龄和食欲情况调整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
3.口腔护理
术后需保持口腔清洁,常用生理盐水或复方硼砂溶液漱口,每次进食后及睡前均需漱口,防止食物残渣残留引起感染。儿童患者漱口时需有人协助,避免误咽。
观察口腔创面情况,若有白膜形成属正常现象,但需注意白膜有无异常增多、出血等情况。若白膜呈污秽色,可能提示感染,需及时告知医生。
4.出血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情况,包括唾液中带血、口中吐出鲜血等。术后24小时内唾液中带少量血丝属正常现象,但如果持续有鲜血吐出或出血量较多,需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儿童患者因不会准确表达,家长需密切观察其面色、精神状态等,若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情况,提示可能有出血。
5.疼痛管理
术后疼痛较明显,可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成年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儿童患者则以非药物方法为主,如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疼痛感觉。同时,保持环境安静、舒适,也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情绪。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术后感染风险相对较高,需更加严格执行口腔护理等措施。同时,儿童对疼痛的耐受能力较差,家长需密切关注其情绪和身体反应,及时给予安抚和照顾。例如,儿童术后可能因疼痛而拒绝进食,家长需耐心引导,保证营养供应。
儿童术后需特别注意休息,避免剧烈哭闹和活动,家长要防止其碰撞头部等,以免引起创面出血。
2.成年患者
成年患者若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需控制血糖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因为高血糖不利于创面愈合,且增加感染风险。在手术前后需密切监测血糖,调整降糖药物使用。
吸烟患者需在术前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创面血液循环,延缓愈合,增加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