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训练要根据患者情况合理安排强度、密切观察反应等。
一、良肢位摆放
1.仰卧位:头部置于枕头上,不要有过伸、过屈、侧屈;患侧肩部下方垫一个薄枕头,使肩部稍向前突,上肢伸展稍外展,肘关节微屈,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臀部下方垫一个薄枕头,使骨盆前突,防止髋关节外旋;患侧下肢大腿及小腿外侧垫薄枕头,防止髋关节外旋,膝关节下方垫一个薄枕头,保持膝关节微屈。
2.健侧卧位: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肩关节屈曲约90°,患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下方垫薄枕头,上方的健侧下肢自然放置。
3.患侧卧位:患侧上肢前伸,肩关节前屈约100°,患侧下肢髋关节微屈,膝关节自然屈曲,健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上方垫薄枕头。
二、关节活动度训练
1.肩关节活动:
前屈后伸:康复师或家属握住患者手腕,缓慢将患侧上肢向前抬起至最大范围,再缓慢向后运动,每个方向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
外展内收:同样握住手腕,将患侧上肢向外展开至最大范围,再向内运动,每个方向重复10-15次,每天3-4组。
内外旋:使患者肩关节屈曲90°,肘关节屈曲90°,握住患者手腕,做前臂的旋前和旋后动作,每个方向重复10-15次,每天3-4组。
2.肘关节活动:
屈曲和伸展:握住患者前臂,缓慢使肘关节屈曲和伸展,重复10-15次,每天3-4组。
3.腕关节和手指关节活动:
腕关节背伸和掌屈:用手握住患者手掌,进行腕关节的背伸和掌屈运动,重复10-15次,每天3-4组。
手指屈伸:逐个活动患者手指,进行屈曲和伸展,每个手指重复5-10次,每天3-4组。
4.髋关节活动:
屈曲:患者仰卧,家属握住患者小腿,缓慢将患侧下肢屈曲,使大腿尽量靠近腹部,重复10-15次,每天3-4组。
外展内收:握住患者小腿,使患侧下肢外展和内收,重复10-15次,每天3-4组。
5.膝关节活动:
屈曲和伸展:患者仰卧,家属握住患者足跟,缓慢使膝关节屈曲和伸展,重复10-15次,每天3-4组。
6.踝关节活动:
背伸和跖屈:握住患者足底,进行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运动,重复10-15次,每天3-4组。
三、坐位训练
1.床边坐位:开始时床头抬高30°,逐渐增加角度至90°,每次坐30分钟左右,每天可进行3-4次。在坐位时要保持躯干直立,可在背后放置枕头支撑。
2.坐位平衡训练:从无支撑坐位平衡开始,逐渐过渡到有支撑坐位平衡、自动态坐位平衡和他动态坐位平衡。例如,让患者在坐位时,家属在不同方向轻轻推动患者,训练患者保持平衡的能力。
四、站立训练
1.站立前准备:先进行坐位下的患侧下肢负重训练,让患者双手握住床边栏杆等,将身体重心移向患侧下肢,每次训练5-10分钟,每天3-4次。
2.平行杠内站立:患者在平行杠内,家属在旁边保护,让患者慢慢站立起来,保持站立姿势,每次站立时间逐渐从几分钟增加到15-20分钟,每天3-4次。
3.站立平衡训练:在站立位时,进行前后左右方向的重心转移训练,以及站立位下的身体摆动训练,增强平衡能力。
五、步行训练
1.步行前准备:进行患侧下肢的负重训练和步态训练,包括患侧下肢的迈步训练等。
2.平行杠内步行:患者在平行杠内,家属在旁边辅助,让患者按照正确的步态进行步行训练,先进行向前步行,再进行向后步行等不同方向的步行训练,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3-4次。
3.去除平行杠步行:当患者在平行杠内步行比较稳定后,去除平行杠,在家属保护下进行步行训练,逐渐增加步行距离和速度。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老年偏瘫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训练强度不宜过大,避免过度疲劳。训练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要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对于有认知障碍的偏瘫患者,家属在训练时要更有耐心,采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引导患者配合训练。对于儿童偏瘫患者,康复训练要更加轻柔,以不引起患儿疼痛和不适为原则,训练内容和强度要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和身体耐受程度进行调整,同时要注重家长的参与和配合,帮助儿童在家中持续进行康复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