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畸胎瘤是常见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分成熟(良性)和未成熟(恶性)两类。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生殖细胞异常分化有关。成熟者有腹部包块、压迫及扭转等表现,未成熟者有腹部不适、包块及全身症状。靠超声、肿瘤标志物及病理检查诊断,成熟者多手术剔除或切除患侧附件,未成熟者手术加辅助化疗。预后方面成熟者较好,未成熟者与分期等有关。育龄、儿童青少年及老年女性患瘤各有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分类
卵巢畸胎瘤是一种常见的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来源于生殖细胞,具有向体细胞分化的潜能,大多数含有至少两个或三个胚层的成熟组织,偶尔也可见到未成熟或胚胎型组织。根据组织分化程度可分为成熟畸胎瘤(良性)和未成熟畸胎瘤(恶性)。成熟畸胎瘤又称为皮样囊肿,是最常见的卵巢肿瘤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居多;未成熟畸胎瘤则多见于年轻患者,发病年龄通常在11~20岁。
二、发病机制
目前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可能与生殖细胞异常分化等因素有关。在胚胎发育时期,部分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生殖细胞迷离异位,在卵巢内增殖分化,逐渐形成畸胎瘤。
三、临床表现
1.成熟畸胎瘤
腹部包块:患者自己可摸到下腹包块,多为单侧,表面光滑,活动度好。
压迫症状:当肿瘤较大时,可压迫周围组织,如压迫膀胱可引起尿频、尿急等症状;压迫肠道可导致腹胀、便秘等。
扭转:是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体位突然改变时,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一侧下腹剧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甚至休克。
2.未成熟畸胎瘤
腹部不适:患者可出现下腹部隐痛、坠胀感等。
腹部包块:多为实性或囊实性包块,生长速度相对较快。
全身症状:由于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患者可能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四、诊断方法
1.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发现卵巢内的占位性病变,能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是囊性还是实性等情况,对成熟畸胎瘤和未成熟畸胎瘤的初步鉴别有一定帮助。
2.肿瘤标志物检查:如甲胎蛋白(AF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未成熟畸胎瘤患者的AFP可能会升高,hCG在非妊娠情况下升高需警惕相关情况,但这些标志物检查只是辅助诊断手段,不能单独依靠其确诊。
3.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肿瘤是成熟还是未成熟,以及具体的病理类型等。
五、治疗方法
1.成熟畸胎瘤
手术治疗:对于年轻患者,多采取患侧卵巢肿瘤剔除术,保留对侧正常卵巢组织;对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考虑行患侧附件切除术。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等综合判断。
2.未成熟畸胎瘤
手术治疗:通常采用手术切除患侧附件,必要时还需进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等。术后根据肿瘤的分期等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对于恶性程度较高、分期较晚的未成熟畸胎瘤患者,可能需要辅助化疗等治疗手段,以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存率。
六、预后情况
1.成熟畸胎瘤:一般预后较好,经过手术治疗后,多数患者可治愈,复发率较低。但如果肿瘤发生扭转等并发症后未及时处理,可能会对卵巢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2.未成熟畸胎瘤:其预后与肿瘤的分期、组织学分级等因素有关。早期未成熟畸胎瘤患者经过手术及辅助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获得较好的预后;而晚期患者预后相对较差,但通过综合治疗也有改善生存的可能。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如果育龄女性发现卵巢畸胎瘤,需要考虑生育需求。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要尽量保留卵巢功能,以提高未来的生育机会。同时,术后需要密切监测卵巢功能和生育情况,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辅助生殖技术等帮助受孕。
2.儿童及青少年:对于儿童及青少年患者,未成熟畸胎瘤相对较多见。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其生长发育的特点,手术时尽量减少对正常组织的过度损伤,辅助治疗时也要关注药物对其生长发育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化疗药物可能会影响儿童的骨骼发育、性腺功能等,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随访相关指标。
3.老年女性:老年女性患卵巢畸胎瘤时,要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和心肺功能等。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在术前做好充分的评估和准备,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