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炎症常见症状包括阴道症状、盆腔症状及其他症状。阴道症状有分泌物数量、颜色、质地异常及外阴瘙痒;盆腔症状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及相关伴随症状;其他症状包含月经异常、性交疼痛等,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症状表现各有差异。
一、阴道症状
分泌物异常
数量改变:正常情况下阴道会有少量分泌物,起到润滑等作用。当发生妇科炎症时,分泌物数量可能增多,例如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多,呈灰白色、稀薄状,伴有鱼腥臭味;而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通常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不同年龄人群,如青春期女性、育龄女性、绝经后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差异,炎症导致的分泌物改变可能有不同表现,青春期女性激素水平变化较大,炎症时分泌物异常可能更易受激素波动影响;育龄女性激素相对稳定,但性活动等因素可能增加炎症风险;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炎症时分泌物改变可能更为特殊。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使用卫生护垫、不注意外阴清洁等可能增加分泌物异常的风险。有妇科病史的患者,如曾有阴道炎反复发作史,此次炎症时分泌物异常可能更严重且更难控制。
颜色异常:正常分泌物为无色或白色。若为黄色或黄绿色,可能是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患者还常伴有外阴瘙痒;若分泌物呈灰白色且有恶臭味,多为细菌性阴道病;血性分泌物可能与宫颈炎症、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等有关,如宫颈息肉患者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导致分泌物带血,不同性别患者表现相同,但需结合性别相关的生理结构差异考虑,女性宫颈等生殖器官结构特点决定了这些部位炎症或病变更容易通过分泌物表现出来。
质地异常:除了上述提到的豆腐渣样、稀薄状外,盆腔炎患者可能出现脓性分泌物,质地较为浓稠,同时可能伴有下腹部疼痛等症状。
外阴瘙痒:是妇科炎症常见症状之一,不同炎症引起的瘙痒程度和部位可能有差异。霉菌性阴道炎引起的外阴瘙痒通常较为剧烈,患者常不自觉搔抓,可导致外阴皮肤破损;滴虫性阴道炎也会引起外阴瘙痒,多为轻度至中度瘙痒。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外阴发育尚未成熟,外阴瘙痒时需特别注意是否有蛲虫感染等情况;老年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低,外阴皮肤干燥,炎症时瘙痒可能更明显且易合并皮肤皲裂等问题。生活方式上,穿着紧身不透气的内裤、长时间骑行等可能加重外阴瘙痒症状,因为不透气环境利于细菌滋生,加重炎症反应。有妇科炎症病史的患者,外阴瘙痒可能更容易复发或在特定时期加重。
二、盆腔症状
下腹部疼痛
性质与程度:盆腔炎患者多有下腹部疼痛,可为持续性疼痛,活动或性交后加重。急性盆腔炎疼痛较为剧烈,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慢性盆腔炎疼痛相对较轻,多为隐痛或坠胀感。不同年龄女性,青春期女性盆腔炎可能与经期卫生不良等有关,疼痛特点可能因个体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而有差异;育龄女性盆腔炎可能与宫腔操作史、性传播疾病等相关,疼痛表现也受这些因素影响。生活方式中,经期盆浴、不洁性生活等是盆腔炎的常见诱因,会加重下腹部疼痛症状。有盆腔手术史等病史的患者,发生盆腔炎导致下腹部疼痛的风险更高,且疼痛可能更复杂。
伴随症状:盆腔炎患者除下腹部疼痛外,还可能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寒战等症状,若为盆腔脓肿形成,可能出现直肠刺激症状如里急后重,或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等。
三、其他症状
月经异常:某些妇科炎症可能影响月经,如盆腔炎症累及子宫内膜时,可导致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增多或减少等。不同年龄女性月经本身有不同特点,青春期女性月经初潮后尚不稳定,炎症引起的月经异常可能被误认为是正常生理现象而被忽视;育龄女性月经异常可能影响生育,需及时就医;绝经后女性出现月经异常则要警惕子宫内膜病变等严重情况。生活方式中,过度节食、精神压力过大等可能影响内分泌,与炎症共同作用导致月经异常。有月经不调病史的患者,炎症时月经异常可能更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诊断和治疗。
性交疼痛:在患有妇科炎症时,尤其是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性交过程中可能出现疼痛,这会影响夫妻性生活质量,同时也可能导致患者对性生活产生恐惧心理。不同性别患者表现相同,但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结构决定了性交疼痛与妇科炎症的关系更为密切,例如宫颈炎患者宫颈黏膜充血、水肿,性交时受到刺激就会引起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