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发炎与咽炎在解剖部位、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后上均有区别。扁桃体发炎常指腭扁桃体炎症,主要由细菌感染等致,有急慢性之分,治疗及预后各异;咽炎是咽部黏膜等炎症,分急慢性,病因不同,症状有别,治疗与预后也不同。
一、解剖部位区别
扁桃体发炎:扁桃体包括腭扁桃体、咽扁桃体和舌扁桃体等,通常所说的扁桃体发炎一般指腭扁桃体的炎症。腭扁桃体位于口咽部两侧的扁桃体窝内。
咽炎: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等,咽部范围较广,包括鼻咽、口咽和喉咽等部位。
二、病因区别
扁桃体发炎: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也可引起。病原体可隐藏在扁桃体隐窝内,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原体大量繁殖引发炎症,比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人更易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扁桃体发炎,长期疲劳、营养不良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扁桃体发炎风险。
咽炎:
急性咽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也可由细菌感染导致,常见的细菌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过度疲劳、受凉、烟酒过度等因素可降低局部抵抗力,从而诱发急性咽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家长照顾不当,如穿衣不合适等导致受凉引发急性咽炎。
慢性咽炎:多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转为慢性,另外,长期粉尘、有害气体刺激,长期吸烟饮酒,患有鼻腔、鼻窦疾病等导致鼻塞而长期张口呼吸及鼻涕后流,刺激咽部,都可引发慢性咽炎,一些特殊职业人群,如教师等,由于用嗓过度,也较易患慢性咽炎。
三、症状区别
扁桃体发炎:
急性扁桃体炎:起病较急,可有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有头痛、食欲减退、乏力等全身症状,局部症状主要为剧烈咽痛,多伴有吞咽痛,疼痛可放射至耳部,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等。儿童急性扁桃体炎可能因高热出现惊厥等情况。
慢性扁桃体炎:常有反复发作的咽痛,平时可有咽部不适、异物感等,小儿扁桃体过度肥大时,可能出现呼吸不畅、睡眠打鼾、吞咽或言语共鸣障碍等,检查可见扁桃体慢性充血,表面不平,有瘢痕,有时可见隐窝口封闭等。
咽炎:
急性咽炎: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随后疼痛,吞咽时加重,可伴有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病变较重时,可出现声音嘶哑等,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急性充血、肿胀等。
慢性咽炎:主要症状为咽部不适感,如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等,常有刺激性咳嗽,晨起时可出现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伴恶心,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黏膜下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等。
四、诊断区别
扁桃体发炎:主要根据症状(如咽痛、发热等)及体格检查,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等表现,必要时可进行咽拭子培养等,以明确病原体类型。
咽炎:主要依据症状及咽部检查,急性咽炎通过咽部典型的急性充血等表现可初步诊断,慢性咽炎则根据病史、咽部慢性充血等表现进行诊断,有时需与一些咽部其他疾病鉴别,如咽部肿瘤等,可能需要进一步行喉镜等检查。
五、治疗区别
扁桃体发炎:
急性扁桃体炎:一般需休息,多饮水,进易消化营养丰富食物。抗生素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首选青霉素类,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给药途径,若治疗2-3天病情无好转,需分析原因,改用其他种类抗生素,或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
慢性扁桃体炎:发作间歇期,应注意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若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或已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等,多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
咽炎:
急性咽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一般对症治疗即可,如使用含漱液漱口等,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局部可用复方硼砂溶液含漱等。
慢性咽炎:去除病因,如戒烟酒,积极治疗鼻和鼻咽部慢性炎症等,局部可用含漱液、含片等,也可采用中医中药治疗等。
六、预后区别
扁桃体发炎:急性扁桃体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可完全治愈。但如果治疗不彻底等,可转为慢性扁桃体炎,影响生活质量。儿童扁桃体炎如反复发作,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等产生一定影响,如导致慢性缺氧等。
咽炎:急性咽炎一般预后良好,多数可治愈。慢性咽炎病程较长,症状容易反复发作,较难完全根治,但通过积极治疗及改善生活方式等,可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