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超3个月病程,由多种因素引起,不同人群发病风险不同。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如饮食、用嗓、环境方面干预,还可局部用含漱液、含片,全身根据情况用抗生素、抗组胺药等治疗,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需综合个体化方案治疗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一、慢性咽炎的定义与特点
慢性咽炎是指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病程一般超过3个月,可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各种鼻病及呼吸道慢性炎症等多种因素引起,患者常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刺激感,还可有微痛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饮酒、过度用嗓、接触粉尘或化学刺激性物质等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方面
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咖啡、浓茶等,这些食物容易刺激咽部黏膜,加重炎症反应。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苹果、香蕉、菠菜、西兰花等,维生素C等营养素有助于维持黏膜的正常功能。例如,研究表明,充足的维生素摄入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咽部黏膜的修复有一定帮助。
保持饮食规律,避免过饥过饱,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间接影响咽部健康。
2.用嗓习惯
要注意合理用嗓,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喊叫或过度用嗓。对于教师、歌手等职业用嗓人群,更要掌握正确的用嗓方法,比如发声时要保持呼吸均匀,避免长时间连续高强度用嗓。工作一段时间后适当休息,可含服一些具有清咽利喉作用的含片,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产品,避免含片中含有过多刺激性成分。
3.环境改善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清洁,可使用加湿器调节空气湿度,一般空气湿度保持在40%-60%较为适宜。同时要避免长期处于粉尘、化学烟雾等污染环境中,如果因工作原因无法避免,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等。对于有过敏因素的患者,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宠物毛发等,因为过敏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慢性咽炎。
三、药物治疗相关(仅列药物名称)
(一)局部药物
1.含漱液
常用的有复方硼砂含漱液等,这类含漱液可以清洁口腔和咽部,减轻局部炎症,缓解咽部不适症状。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含漱时的冲刷作用,去除咽部的分泌物和部分致病菌,从而改善咽部的微环境。
2.含片
如西地碘含片等,西地碘含片主要成分是分子碘,在唾液作用下迅速释放出碘分子,起到杀菌抗感染的作用,可缓解咽部的炎症和疼痛等不适。
(二)全身药物
如果慢性咽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但需要在医生明确诊断为细菌感染且有用药指征时才考虑使用,因为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菌群失调等不良后果。对于由过敏因素引起的慢性咽炎,可能会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以缓解过敏相关的咽部症状,但要注意抗组胺药物可能会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用药后要注意避免驾驶或操作机械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慢性咽炎时,非药物干预更为重要。要注意儿童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给儿童食用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用嗓情况,避免儿童过度哭闹或长时间大声说话。在药物选择上要格外谨慎,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如果需要使用药物,必须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且要选择儿童专用的剂型和药物。
(二)老年人
老年人患慢性咽炎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生活方式调整方面,要更加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在药物使用上,要考虑到老年人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用药时要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尽量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且要严格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从小剂量开始试用等。
(三)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患慢性咽炎时,用药需特别谨慎。非药物干预是基础,如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环境等缓解症状。如果需要用药,必须咨询妇产科医生和耳鼻喉科医生,选择对胎儿无影响或影响较小的药物,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
慢性咽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非药物干预和合理的药物治疗等多方面措施来缓解症状、控制炎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不同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注意事项和应对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