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痴呆常见早期症状,正常衰老有一定程度下降,高危人群需密切关注)、语言障碍(找词困难、表达不清,老年人群伴进行性加重需警惕痴呆,脑血管疾病致脑损伤老人易出现)、定向力障碍(时间、地点、人物定向障碍,老年痴呆患者易走失);精神行为症状有情绪和人格改变(情绪不稳定、人格变化,不同年龄患者可能出现,女性及有既往精神疾病史者有特点)、幻觉和妄想(部分痴呆患者出现,阿尔茨海默病老人随病情进展几率增加,脑部器质性病变基础患者易出现);日常生活能力减退症状包含穿衣洗漱等基本生活自理困难(老年痴呆患者随病情发展逐步丧失,长期慢性疾病致身体机能下降老人易出现)、进食困难(吃饭易呛咳、食量变化,帕金森病等合并痴呆患者情况更突出)、行走障碍(早期步态异常、后期不能行走,血管性痴呆老人出现较早且进展快,有下肢关节疾病等基础疾病老人患痴呆后行走障碍会加重。
记忆力减退:是痴呆常见且早期的症状之一,患者会逐渐忘记近期发生的事情,例如经常忘记刚刚放置的物品位置、忘记约会等,随着病情进展,远期记忆也会受到影响,可能忘记自己的个人历史等。在年龄增长过程中,正常衰老也会有一定程度记忆力下降,但痴呆患者的记忆力减退更为显著且进行性加重,对于有家族痴呆病史或存在脑血管疾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记忆力变化。
语言障碍:表现为找词困难,说话时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可能会用一些模糊的词汇替代,或者出现命名障碍,叫不出常见物品的名称。例如,本来想说“杯子”,却用“那个用来喝水的东西”来表述。语言障碍在老年人群中,若伴随进行性加重,需警惕痴呆可能,一些患有脑血管疾病导致脑损伤的老年人更易出现此类语言方面的认知功能异常。
定向力障碍:包括时间定向、地点定向和人物定向障碍。时间定向障碍表现为不知道现在是几点、什么季节等;地点定向障碍是搞不清自己身处何地,比如忘记自己在家中还是在其他陌生场所;人物定向障碍则是不能正确识别周围人的身份,不认识家人等。对于老年痴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因为定向力障碍而出现走失等危险情况,尤其是在有认知障碍且独自外出时风险更高。
精神行为症状
情绪和人格改变:患者的情绪变得不稳定,可能会无端地焦虑、抑郁、易怒等。人格方面也会发生变化,原本性格温和的人可能变得暴躁、自私、多疑等。例如,一位原本很友善的老人,患病后可能变得经常怀疑家人偷拿自己的东西。这种情绪和人格改变在不同年龄的痴呆患者中都可能出现,对于女性患者,由于其在激素水平等方面的特点,可能在情绪波动上更为明显,而有既往精神疾病史的人群患痴呆后情绪和人格改变可能更易被察觉但也更复杂。
幻觉和妄想:部分痴呆患者会出现幻觉,比如看到不存在的人、物体等;也会产生妄想,常见的有被害妄想,患者会坚信自己被人迫害、跟踪等。在老年痴呆患者中,尤其是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年人,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幻觉和妄想的几率增加,这些精神行为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周围人的照料难度,对于有脑部器质性病变基础的患者,如脑梗死、脑出血后导致痴呆的情况,更易出现此类精神行为异常。
日常生活能力减退症状
穿衣、洗漱等基本生活自理困难:患者逐渐难以完成正常的穿衣动作,比如分不清衣服的前后、左右,扣错纽扣等;洗漱方面也会出现问题,如不知道如何正确刷牙、洗脸等。在儿童期一般不会出现此类症状,但对于老年痴呆患者,随着病情发展,这些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会逐步丧失,对于有长期慢性疾病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的老年人,更易在痴呆发生时出现这类日常生活能力的减退。
进食困难:表现为吃饭时容易呛咳,不能自主准确地将食物送入口中,食量也可能发生变化,要么吃得过多,要么吃得很少。这可能会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或误吸等风险,对于患有帕金森病等合并痴呆的患者,进食困难的情况可能更为突出,因为这类患者本身就存在运动协调方面的问题,再加上痴呆导致的认知和吞咽功能障碍,进食问题会更加严重。
行走障碍:早期可能表现为步态异常,如走路缓慢、步距变小、容易跌倒等,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完全不能行走,需要依赖轮椅等辅助器具。在老年痴呆患者中,尤其是患有血管性痴呆的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脑血管病变影响运动传导通路等,行走障碍出现较早且进展较快,对于有下肢关节疾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患痴呆后行走障碍可能会因为基础疾病和痴呆的叠加而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