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息肉和纳囊手术的术前准备、手术操作过程、术后处理及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术前要评估患者一般情况、行妇科及实验室检查并告知手术知情同意;手术可选择局部或椎管内麻醉,处理息肉和纳囊有相应步骤;术后需一般护理、抗感染、创面护理及关注病理结果随访;育龄期、老年及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有各自特殊注意事项。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一般情况:需了解患者的年龄、月经史、生育史等。对于育龄期女性,要考虑是否妊娠等情况。例如,若患者处于月经周期的特殊阶段,可能需要调整手术时间。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需将基础疾病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以降低手术风险。
妇科检查:明确宫颈息肉和纳囊的大小、位置等情况。通过妇科双合诊等检查,了解宫颈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白带常规等。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有感染及贫血等情况;凝血功能检查能判断患者凝血状态,避免术中出血过多;传染病筛查是为了防止手术传播相关疾病;白带常规检查可了解是否有阴道炎症,若有阴道炎需先治疗炎症后再行手术,以免导致感染扩散。
2.手术知情同意:向患者及家属详细告知手术的目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及并发症等,如出血、感染、术后复发等情况,在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并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手术操作过程
1.麻醉方式选择
局部麻醉:对于病变较小、患者能够配合的情况,可选择局部麻醉。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为利多卡因等,通过局部浸润的方式,使宫颈部位痛觉神经被阻滞,减轻手术时的疼痛。
椎管内麻醉:若患者对局部麻醉不耐受或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可选择椎管内麻醉,如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使下腹部及会阴部感觉神经被阻滞,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痛状态。
2.手术步骤
息肉处理:
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常规消毒阴道、宫颈及周围组织。对于宫颈息肉,一般采用息肉钳夹住息肉蒂部,然后进行旋转、牵拉,将息肉完整摘除。如果息肉蒂部较粗,也可使用电切环进行电切,电切时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切除的息肉组织要送病理检查以明确性质。
纳囊处理:
对于宫颈纳氏囊肿,若囊肿较小且无症状,可暂不处理;若囊肿较大或有症状,可采用激光治疗、微波治疗或穿刺引流等方法。以激光治疗为例,使用二氧化碳激光或氦氖激光等,将激光束对准纳囊部位,利用激光的热效应使囊壁组织碳化、坏死,然后逐渐脱落,达到治疗纳囊的目的。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激光的能量和照射范围,避免损伤过多正常宫颈组织。
三、术后处理
1.一般护理
休息与活动:术后患者需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一般建议休息1-2天,之后可逐渐恢复日常活动,但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阴道出血观察:术后会有少量阴道出血,一般持续1-2周。要告知患者注意观察阴道出血的量、颜色等情况。如果阴道出血量多于月经量或出血时间过长,需及时就医。
2.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可适当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一般可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等,用药时间一般为3-5天,具体根据患者术后情况而定。
3.创面护理:保持外阴清洁,术后禁止性生活和盆浴2-4周,防止病原体侵入引起感染。可使用碘伏等消毒液对外阴进行清洁,但要注意避免消毒液流入阴道刺激创面。
4.病理结果随访:术后要关注宫颈息肉及纳囊病理检查结果。如果病理结果提示有恶变等情况,需进一步制定后续治疗方案;若为良性病变,也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监测宫颈病变的复发情况。
四、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术后要注意避孕,一般建议在术后1-3个月根据恢复情况再考虑妊娠。因为妊娠可能会对宫颈创面的恢复产生一定影响,而且在妊娠过程中宫颈病变也可能发生变化。
2.老年女性:老年女性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术后要更加注意预防感染。要密切观察术后阴道出血及分泌物情况,若出现发热、阴道分泌物异常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同时,老年女性可能合并有骨质疏松等情况,术后休息时要注意避免摔倒等意外发生。
3.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要严格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要监测血压,按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物;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合理饮食并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降糖治疗方案,以促进术后身体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