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相关表现有脾胃虚弱致食欲减退(儿童及成人因不同情况易出现,机制是脾胃运化功能受影响致胃肠内食物消化缓慢反射性引起)、腹胀(儿童及成人有不同表现,机制是气机运化失常致气滞腹中);身体状态相关表现有疲倦乏力(儿童及成人因不同情况易出现,机制是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虚弱致气血生成不足无法滋养全身)、形体消瘦或虚胖(儿童及成人因不同情况易出现,机制是脾虚不运则消瘦、脾虚湿盛则虚胖);其他相关表现有大便异常(儿童及成人因不同情况易出现,机制是脾运化水湿功能失常致水湿下趋大肠)、面色萎黄(儿童及成人因不同情况易出现,机制是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无法上荣于面)。
一、消化系统相关表现
1.食欲减退
不同人群表现:对于儿童来说,脾胃虚弱可能导致明显的食欲减退,孩子可能对平时喜爱的食物也提不起兴趣,食量较同龄正常儿童明显减少。而成人脾胃虚弱时,也会出现进食欲望降低,每餐进食量少的情况。从生活方式角度看,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节食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相关的食欲减退。有慢性病史的人群,如患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脾胃功能本就相对较弱,食欲减退的表现可能更为突出。
机制:脾胃虚弱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脾胃无法正常腐熟水谷,导致胃肠内食物消化缓慢,进而反射性地引起食欲减退。
2.腹胀
不同人群表现: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脾胃虚弱时都可能出现腹胀症状。儿童脾胃虚弱腹胀时,可能会表现出腹部膨隆,用手触摸腹部较硬,且孩子可能会频繁抓挠腹部,或者表现出哭闹不安等情况。成人腹胀时,自觉腹部胀满不适,尤其是进食后腹胀症状往往会加重。生活方式方面,久坐不动、缺乏运动的人群容易因脾胃运化不畅出现腹胀。有慢性胃炎等病史的人群,本身脾胃功能不佳,腹胀更容易发生且可能持续时间较长。
机制:脾胃虚弱使得气机运化失常,气滞于腹中,从而出现腹胀症状。
二、身体状态相关表现
1.疲倦乏力
不同人群表现:儿童脾胃虚弱时,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活动量明显减少,总是想卧床休息。成人则会感觉全身乏力,即使经过短暂休息也难以缓解,日常工作、生活中容易感到疲惫,比如上班族脾胃虚弱时,可能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精力不支的情况。生活方式上,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人群容易出现疲倦乏力与脾胃虚弱相关的情况。对于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群,本身身体状况较差,再加上脾胃虚弱,疲倦乏力的表现会更加严重。
机制: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生成不足,无法充分滋养全身脏腑、肌肉等组织,所以会出现疲倦乏力的表现。
2.形体消瘦或虚胖
不同人群表现:儿童脾胃虚弱若长期得不到改善,可能会出现形体消瘦,身高、体重增长缓慢,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而成人脾胃虚弱,若属于脾虚湿盛的情况,可能会出现虚胖,尤其是腹部、下肢等部位容易堆积脂肪。生活方式中,饮食偏好肥甘厚味且运动少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虚胖的脾胃虚弱表现;而长期营养不良、饮食摄入不足的人群则容易出现形体消瘦的情况。有慢性肝病等病史影响脾胃功能的人群,形体方面的异常表现可能更为明显。
机制:脾胃虚弱影响运化,若为脾虚不运,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以滋养身体则会消瘦;若为脾虚湿盛,水湿内停,泛滥肌肤则会出现虚胖。
三、其他相关表现
1.大便异常
不同人群表现:儿童脾胃虚弱时,大便可能出现溏稀,次数增多的情况,大便不成形,像水一样的稀便较为常见。成人脾胃虚弱大便异常可表现为大便溏薄,有的患者大便黏腻不爽,排便后感觉肛门有坠胀感。生活方式上,经常食用生冷食物的人群容易出现大便溏稀的脾胃虚弱表现;而饮食过于精细、缺乏膳食纤维摄入的人群则可能出现大便干结与脾胃虚弱相关的情况,但相对较少,更多见的是大便溏稀等情况。有肠炎等病史的人群,脾胃功能受影响,大便异常表现会更为复杂,可能既有溏稀又有其他异常情况。
机制:脾胃虚弱导致脾的运化水湿功能失常,水湿下趋大肠则引起大便溏稀等异常;若同时有肠道菌群失调等情况,会进一步加重大便异常。
2.面色萎黄
不同人群表现:儿童脾胃虚弱面色萎黄时,面部皮肤色泽暗淡,缺乏红润光泽。成人面色萎黄则表现为面部皮肤发黄,没有健康的血色。生活方式中,长期睡眠不足、过度日晒的人群可能会影响面色,但脾胃虚弱导致的面色萎黄有其自身特点,与其他原因导致的面色异常有所区别。有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且合并脾胃虚弱的人群,面色萎黄的表现会更加明显。
机制: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无法上荣于面,所以出现面色萎黄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