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哮喘可通过症状表现、相关检查及病史特点综合判断。症状有反复发作喘息、咳嗽(可能为唯一症状)、呼吸困难;相关检查包括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PEF变异率测定)、过敏原检测、胸部X线或CT;病史特点有家族过敏史、既往呼吸道感染情况,需综合这些因素判断并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一、症状表现
1.反复发作的喘息
对于婴幼儿来说,喘息可呈突然发作,也可在运动、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喘息发作时,能听到肺部呼气时的哮鸣音,这是由于气道狭窄,气流通过时产生的特殊声音。例如,有研究发现,在过敏性体质的婴幼儿中,接触花粉后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症状。
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喘息症状可能在夜间或清晨加重,部分儿童可能在剧烈运动后出现喘息,这与气道的高反应性有关,运动可刺激气道,引发气道收缩,导致喘息发作。
2.咳嗽表现
咳嗽可能是哮喘的唯一症状,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这种咳嗽往往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4周,以干咳为主,夜间及清晨咳嗽较为明显,常因冷空气刺激、运动、接触刺激性气味(如油烟、香水等)而诱发或加重。比如,有的孩子在吸入冷空气后会出现长时间的干咳,经一般止咳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3.呼吸困难
严重哮喘发作时,孩子会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可伴有鼻翼扇动、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此时孩子可能不能正常说话,只能单字表达,病情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口唇、甲床发绀等缺氧表现。
二、相关检查
1.肺功能检查
对于5岁及以上能够配合的儿童,支气管舒张试验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如果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增加≥12%,且FEV增加绝对值≥200ml,可判断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提示存在可逆性的气道阻塞,支持哮喘的诊断。例如,在一项针对儿童哮喘的研究中,通过支气管舒张试验发现符合上述指标的儿童患哮喘的可能性较大。
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测定也是重要的检查手段。一般来说,昼夜PEF变异率≥20%提示气道存在可逆性改变。家长可以在家中使用峰流速仪监测孩子的PEF,早晚各测一次,连续监测两周左右,若变异率符合标准,有助于哮喘的诊断。
2.过敏原检测
可以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来明确孩子是否存在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常见的过敏原提取液滴于孩子皮肤表面,然后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若孩子对某种过敏原过敏,局部会出现红肿、风团等阳性反应。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则是通过抽血,检测血液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若特异性IgE水平升高,提示孩子对相应过敏原过敏,而过敏往往是哮喘发作的重要诱因。例如,对尘螨过敏的孩子,在尘螨暴露环境中更容易出现哮喘症状的发作。
3.胸部X线或CT检查
在哮喘缓解期,胸部X线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表现为肺纹理增粗。而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可能会出现肺气肿的表现,如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等。胸部CT检查对于一些不典型哮喘或需要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时可能会有帮助,例如可以排除肺部是否存在异物、肿瘤等其他病变。
三、病史特点
1.家族过敏史
如果孩子的父母、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史,那么孩子患哮喘的风险会增加。因为过敏体质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研究表明,有过敏家族史的儿童,其发生哮喘的概率比无过敏家族史的儿童高。例如,父母一方患有哮喘,孩子患哮喘的概率约为20%;父母双方都患有哮喘,孩子患哮喘的概率可高达50%左右。
2.既往呼吸道感染情况
反复的呼吸道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感染,可能与儿童哮喘的发生发展有关。有研究发现,婴幼儿期反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孩子,后续发生哮喘的可能性增加。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可损伤气道上皮,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形成,从而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
四、综合判断
医生会综合孩子的症状表现、相关检查结果以及病史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宝宝是否得了哮喘。例如,一个婴幼儿有反复发作的喘息,同时肺功能检查显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且有家族过敏史,那么就高度怀疑哮喘的可能。在判断过程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喘息、咳嗽等症状的疾病,如先天性喉喘鸣、支气管异物、胃食管反流病等。先天性喉喘鸣多在出生后即出现,为吸气性喘鸣,一般在2岁左右可自行缓解;支气管异物有明确的异物吸入史,胸部X线或CT可发现异物影;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咳嗽可能伴有反酸、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通过食管24小时pH监测等检查可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