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是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正常成人约70-200mmHO,儿童较低。颅内压持续高于200mmHO为颅内压增高,其原因包括颅内占位性病变(肿瘤、血肿、脓肿等)、脑组织体积增大(脑水肿)、脑脊液增多(脑积水)、血液增多(二氧化碳潴留)等;表现有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变化等,严重可致脑疝危及生命,需及时明确病因治疗以降颅内压避免并发症。
一、颅内压的形成
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颅腔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三者的体积与颅腔容积相适应,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正常成人颅内压约为70-200mmHO(毫米水柱),儿童颅内压较低,约为50-100mmHO。
脑组织是颅腔内容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脑脊液不断产生和吸收,处于循环动态平衡中,对颅内压有缓冲调节作用。血液在颅内的量也相对稳定,通过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制来维持颅内血液量的平衡,从而共同维持颅内压的稳定。例如,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的体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颅内压也保持在正常范围。
二、颅内压增高是怎么回事
(一)颅内压增高的定义
颅内压持续高于200mmHO即为颅内压增高。
(二)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1.颅内占位性病变
肿瘤:颅内的各种肿瘤,如胶质瘤、脑膜瘤等,随着肿瘤的生长,占据颅腔空间,使颅内内容物体积相对增加,从而导致颅内压增高。例如,较大的胶质瘤会逐渐挤压周围脑组织,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等,进而引发颅内压增高。
血肿:外伤性颅内血肿,如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等,或者自发性颅内血肿,如高血压性脑出血形成的血肿,都会占据颅腔内的空间,导致颅内压升高。以硬膜外血肿为例,多因颅骨骨折损伤血管引起,血液积聚在硬膜外腔,压迫脑组织,很快就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脓肿:颅内感染形成的脓肿,如细菌性脓肿等,脓肿占据一定的颅腔体积,炎症还会引起周围脑组织水肿,进一步加重颅内压增高。
2.脑组织体积增大
脑水肿:多种原因可引起脑水肿,如脑缺血缺氧、脑外伤、颅内炎症等。脑缺血缺氧时,脑细胞代谢紊乱,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内水肿;脑外伤时,局部脑组织受损引发炎症反应等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进入脑组织间隙引起水肿。例如,脑梗死患者由于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很快会出现脑水肿,进而导致颅内压增高。
3.脑脊液增多
脑积水: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如脑室系统的先天性畸形、颅内出血后血块阻塞等,或者脑脊液吸收障碍,如脑膜炎后蛛网膜粘连等,都会导致脑脊液在颅内积聚,引起颅内压增高。交通性脑积水是由于脑脊液吸收障碍引起,脑脊液产生正常,但吸收受阻,导致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扩大,颅内压升高。
4.血液增多
二氧化碳潴留:当人体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时,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会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引起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从而使颅内压增高。因为二氧化碳潴留会使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刺激脑血管扩张,脑血液量增多,颅内压随之升高。
(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及影响
1.临床表现
头痛: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为持续性胀痛或搏动性痛,清晨或夜间较重,咳嗽、用力、低头等动作可使头痛加重。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刺激脑膜、血管及神经等结构引起。
呕吐:常为喷射性呕吐,与进食无关,多在头痛剧烈时出现。这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引起。
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表现为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缘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失等。长期的视神经乳头水肿会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严重时可出现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例如,颅内压急剧增高时,患者会迅速陷入昏迷状态。
生命体征变化:早期可出现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减慢等库欣反应。但儿童患者对颅内压增高的代偿能力较强,生命体征变化出现较晚。老年人由于脑萎缩等原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可能不典型。
2.对机体的影响
颅内压增高会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影响脑的正常功能。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可导致脑疝形成,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严重并发症,如小脑幕切迹疝、枕骨大孔疝等,脑疝会压迫脑干等重要结构,危及生命。例如,小脑幕切迹疝可导致同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等,若不及时处理,很快会导致呼吸、心跳骤停。
总之,颅内压增高是多种原因导致的颅腔内容物与颅腔容积之间平衡失调的结果,需要及时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以降低颅内压,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