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手术治疗有适用情况,如持续感染高危型HPV伴宫颈上皮内瘤变或有明显临床症状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考虑;常见手术方式有宫颈leep刀手术、宫颈锥切术(包括冷刀锥切和电刀锥切);术前要完善相关检查并做好患者心理和阴道准备;术后需关注创面恢复(阴道出血和感染预防)及定期复查;育龄期女性要考虑生育需求,老年女性要注意术后恢复和感染预防,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做好术前准备、重视术后护理和定期复查并个性化处理。
一、宫颈糜烂手术治疗的适用情况
宫颈糜烂曾经被认为是一种疾病,但现在已经明确,单纯的宫颈糜烂样改变如果没有症状通常不需要治疗。当存在以下情况时可能考虑手术治疗:
持续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对于持续感染高危型HPV且伴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如CINⅡ-Ⅲ级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干预。研究表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病变的重要因素,手术可以去除病变组织,降低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的风险。
有明显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宫颈糜烂样改变伴有严重的接触性出血等临床症状,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来缓解症状。
二、常见的宫颈糜烂手术方式
1.宫颈leep刀手术(宫颈环形电切术)
原理:利用高频电波刀产生的高频电波,在接触身体组织时,由组织本身产生阻抗,吸收电波产生高热,从而达到切割和止血的目的。它可以精确地切除宫颈病变组织,对于CINⅠ-Ⅱ级等病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适用范围:适用于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等情况,能够较为精准地切除病变部位,保留宫颈的生理功能相对较好。
2.宫颈锥切术
冷刀锥切:采用手术刀进行宫颈锥切,对于一些病变范围较广或leep刀手术难以完全切除病变的情况可选用。其优点是能够获得完整的宫颈组织标本,有利于准确判断病变程度。但术后恢复相对较慢,宫颈瘢痕形成的风险可能稍高一些。
电刀锥切:与leep刀手术有一定相似性,也是通过电切的方式切除宫颈病变组织,相比冷刀锥切,手术操作相对简便,术中出血可能相对较少,但获取组织标本的完整性可能稍逊于冷刀锥切。
三、手术治疗的术前准备
1.完善相关检查
妇科检查:了解宫颈的具体情况,包括糜烂的范围、质地等。
HPV和TCT检查:明确是否存在高危型HPV感染以及宫颈细胞是否有异常改变,这对于评估病情和制定手术方案至关重要。
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身体状况,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避免术中出现出血等意外情况。
2.患者准备
心理准备:向患者手术的目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和预后等,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尤其是年轻患者,要关注其心理状态,因为手术可能会对生育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需充分沟通。
术前阴道准备:手术前通常需要进行阴道清洁,以减少术中感染的风险。一般会使用碘伏等消毒剂进行阴道冲洗等操作。
四、术后注意事项
1.创面恢复
阴道出血情况:术后会有少量阴道出血,一般持续1-2周。但如果阴道出血量多于月经量,应及时就医。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减少盆腔充血,有利于创面恢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年轻患者,要尤其关注出血情况对其生活和心理的影响,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和生活指导。
预防感染:术后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避免性生活和盆浴,直到创面完全愈合,一般需要2-3个月。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更要严格遵循术后禁止性生活和盆浴的时间要求,防止感染影响宫颈修复和日后受孕。
2.定期复查
术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包括妇科检查、HPV和TCT检查等,以观察宫颈创面的恢复情况以及是否有病变复发等情况。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需要进行复查,通过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五、不同人群的特殊考虑
1.育龄期女性
生育需求是重点考虑因素。手术可能会对宫颈的弹性和宫颈内口的形态产生影响,从而在分娩时可能增加宫颈机能不全等风险。因此,对于有生育计划的育龄期女性,在手术前要充分评估手术对生育的影响,与患者共同商讨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果选择手术,术后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复查和备孕指导,密切关注孕期宫颈情况。
2.老年女性
老年女性身体机能相对下降,术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要更加注意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支持,促进创面愈合。同时,要密切观察术后是否有异常阴道出血、分泌物异常等情况,因为老年女性患宫颈癌等疾病的风险虽然相对育龄期女性低,但仍需警惕。
总之,宫颈糜烂手术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重视术后护理和定期复查,同时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处理和关注。



